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区政府文件  >  津宁河政办发
名    称 :
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河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221000192727Q/2023-00008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 文 字 号 :
津宁河政办发〔2023〕7号
主    题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河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宁河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宁河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和“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战略举措,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以及水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等都有明确的部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系统解决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最新要求,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和新任务。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一基地三区”定位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也是宁河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的大发展时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转型时期,更是充分释放发展潜能、换道超车的大跨越时期。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宁河区亟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加快构建“一河一海一城”发展格局和实现“大水大绿大美”生态目标,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宁河的新征程。目前,宁河区在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生态等优势条件基础之上,大力实施“六大战略”,获批撤县设区,未来科技城、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布局宁河,大好项目纷纷落地,为实现宁河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优良的条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作为海陆交汇点的天津,将为宁河推进国际产业、贸易和科技合作,由区位边缘转变为市场前沿和发展前沿拓展了新空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着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中央对水利工作的新定位,遵循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宁河区“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努力转变治水思路,突出补短板、强监管、防风险、上水平,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水灾害损失等新老水问题,让水“蓄起来、动起来、清起来”,构建起配置均衡、人水和谐、风险可控的水务综合保障安全体系,对于更好地指导宁河水务保障系统的建设、推动宁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总结宁河区“十三五”水务发展主要成就、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当前面临形势等基础之上,依据《天津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天津市宁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各相关专项规划,紧密结合宁河区“污染攻坚站”、“碧水保卫战”等相关工作要求,编制《宁河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宁河区水务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规划目标、主要建设任务及保障措施等,明确了水务工作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未来五年内指导宁河区水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河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一、“十三五”水务事业发展回顾

1.1 “十三五”水务建设完成总体情况

“十三五”时期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理旧账、夯基础、蓄动能、促转型。目前,宁河区“一河一海一城”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水生态环境日益彰显,全区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河区的水务事业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水务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行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初步形成,行业监管、河湖管理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均有了新突破;水务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城市供水、城区排水、防洪、农村水利等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十三五”时期水务建设与发展为宁河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宁河区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共安排了“防洪排涝减灾、农村水利、水环境治理、水资源配置及城乡供排水”等4大方面、47个项目,规划估算总投资为82.34亿元。“十三五”期间,宁河区实际完成总投资为73.16亿元(包括规划外完成总投资30.25亿元),其中,规划内完成总投资42.91亿元,占“十三五”规划投资的52%,“十三五”年均实际投资强度14.63亿元。

从投资方向看,完成总投资73.16亿元中,水资源配置及供水30.87亿元,水环境治理35.95亿元、防洪排涝减灾3.98亿元,农村水利2.35亿元,分别占完成总投资的42%、49%、6%、3%。从投资方向上看,宁河区“十三五”水务投资结构发展主要侧重于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配置及城乡供水,防洪减灾、农村水利比重较小。

从项目完成情况看,“十三五”期间宁河区共实施了41个项目,其中规划内完成30个项目,主要为南水北调中线市内配套工程宁汉供水管线工程、宁河区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地下水源转换工程、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桥北污水处理及再生回用配套再生水管网二期工程、一般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网工程、宁河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农村坑塘水系污染治理工程、曾口河治理工程、永定新河宁河段堤坡滩地绿化工程、国有扬水站更新改造工程、农村骨干河道清淤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潮白新河治理工程、还乡新河治理工程、天津市宁河区农村水系连通工程等项目;规划外完成11个项目,主要包括宁河区秸秆焚烧发电和生物质发电项目供水管线工程、宁河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合流制改造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宁河区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宁河区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板桥镇埋珠圈项目区、农业农村灌溉计量设施改造等项目。

1.2 “十三五”水务发展主要成就

1.2.1 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通过实施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东部供水区的供水能力得到了提升和保障。开展地下水源转换工程对地下水深层压采区的沉降有所缓解。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解决了全区14镇252个村、26.54万人的饮水问题。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基本消除了农村饮水安全隐患,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得到了有力保障,供水保证率有了较大的提升。加强了城区供水管理,狠抓供水服务细节,强化供水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加强了供水设施的维修维护,强化水质监测管理,提高了供水安全和保障能力。

1.2.2 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提升。

实施了蓟运河(曹庄大桥~小薄桥)段右堤应急除险加固工程,蓟运河江洼口~岳道口段、蓟运河板桥~孟旧窝段共31.75km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该段河道防洪能力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实施潮白新河乐善橡胶坝至宁河滨海新区界段4.38km河道达标治理;实施了乐善、七里海南站2座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新建金翠路雨水泵站,新增排涝能力16.5m³/s。开展城区雨污水合流地区改造工程,消除合流制片区5处,总面积1.63km2;开展城区积水片治理工程,疏通城区老旧排水管网约42km;通过汛期架设临时排水泵站和布设移动排水泵车,有效缓解了城区的积水问题;开展防汛检查,修订完善防汛预案,加强物资储备,组建抢修队伍,严格建立落实防汛值班、巡视巡查、应急处置等各项制度,完成天津市宁河区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

1.2.3 水环境水生态面貌持续改善。

水环境治理方面:重点建设玖龙纸业污水综合处理系统(2.5万t/d),启动实施污水厂三期扩建工程(4万t/d),加快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和管网建设步伐,污水管网普及率达到98%;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解决了全区15个镇270个村,5万多户的污水收集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实施农村坑塘沟渠治理工程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开展了河湖“清四乱”整治、“百日清河(湖)行动”、河道“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劣V类水体全部清零,水环境改善效果显著提升。

水生态修复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区实施了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湿地生态环境、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改善,对维持区内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春季调水工程,汛期雨洪水资源利用工程,增加汛末蓄水能力,使得区内的农业生产、河道生态用水得到了基本保障;实施宁河区水系连通工程和引水调蓄工程,完成清污渠、青龙湾故道清淤治理,更新改造潮白新河乐善橡胶坝,使得区内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得到了强化。

1.2.4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中央农村发展资金项目、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农用桥闸涵维修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竞争立项工程、灌溉计量设施改造等项目。新建或维护扬水站、防渗渠道和闸涵等水利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和抗旱能力。

1.2.5 水务监管水平稳步提升。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严格取水管理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基本建立河(湖)长制的制度体系,形成区、镇(街、开发区)、村三级组织体系。全力推动河湖专项行动,实现了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区域内的河湖健康得到的有效防护。搭建了水务政务管理平台,梳理公共服务事项,深化“一制三化”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水利工程管护工作机制,推进水务工程标准化管理建设。

1.3 水务发展现状

1.3.1 现状供水

宁河区2020年供水量为19828万m³,其中当地地表水及入境水12132万m³,地下水4022万m³,再生水2749万m³,淡化海水925万m³。宁河区2020年用水量为19828万m³,其中生活用水1887万m³,农业用水量12787万m³,工业用水量3117万m³,生态环境用水量2037万m³。

目前,引滦入宁汉管线已建设完成,规划供水能力25.5万t/d,可实现向宁河区潮白新河以东地区供水17.7万t/d,满足该区域原水的需求。现状该区域城市供水主要由宁河地表水厂(设计供水能力10万t/d)和城区内的4座地下水厂(总设计供水能力8.5万t/d)供给;潮白新河以西地区现状总供水能力1.77万t/d,其中:未来科技城南部区域由津滨水厂DN1000的供水管线供成品水0.5万t/d满足用水需求,北部潘庄工业区由引滦入聚酯管线供水1.07万t/d,现代产业区由地下水供给,供水能力为0.20万t/d。

区内大型企业玖龙纸业现状主要由引滦原水(引滦入汉管线)和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厂的淡化海水供给满足。另外,宁河区内现有岳龙备用水源地1处,设计供水规模为8万t/d,年可供水量2920万m³。目前,该水源地向滨海新区供水1万t/d,现状已具备与宁河地表水厂4万t/d的连通能力。

1.3.2 防洪除涝工程

宁河区初步形成了由蓟运河、还乡新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和北京排水河5条一级行洪河道、西关引河、曾口河等12条二级排涝河道和西七里海、大黄堡洼、黄庄洼、盛庄洼4座蓄滞洪区为主的防洪除涝体系。宁河城区地势北高南低,境内一、二级河道两岸排涝扬水站点共232座,总排涝能力523.4m³/s。

现状境内地表水蓄水能力较弱,没有存蓄地表水资源的水库等大型工程设施,只能依靠现有的一、二级河道、深渠、坑塘等存蓄地上水资源。其中一级(行洪)河道共有5条,分别为蓟运河、还乡新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和北京排水河,河道总长152.04km,总蓄水能力8100万m³;二级河道共有12条,河道总长162.57km,主要功能为排沥、引水、调水和蓄水,总蓄水能力1900万m³;骨干深渠共有80条,蓄水能力800万m³;境内坑塘共384座,蓄水能力1200万m³。

另外,区内现有宁河区、桥北、现代产业区、潘庄工业区等污水处理厂共4座,总设计规模为9.7万t/d,排水出路分别为蓟运河、大杨圈、津唐运河、青排渠等河道。

1.3.3 工程管理

宁河区城区供水由专门的供水站对水厂、泵站采取封闭式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水安全设备安全运行,保证供水水质的安全。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供水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水厂职责》等规章制度,实现城区供水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

宁河区水利设施中心是境内河道、堤防、闸、坝的主要管理单位,主要负责境内河道的日常管理、养护、维修等工作。为加强河道堤防的管理,制定了《河道堤防岗位责任制度》《河道堤防巡视检查报告制度》《河道堤防维修养护制度》《堤防示范段绿化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负责国有大型扬水站管理、维修及日常养护,协助相关乡镇排除农田积水,负责所有国有扬水站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测试工作。各乡镇负责国有乡管扬水站、集体村管扬水站点机电设施的检查、维修,贯通所有排水渠系,确保排水畅通。

为切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了《宁河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范围,区级及镇村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共6162处。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落实了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责任,并签订颁发了“两证一书”。二级河道、堤防及配套水闸产权归区政府所有。干、支渠及配套桥闸涵产权归所属地镇政府所有。斗渠以下的田间灌排渠道、灌排泵点、机井、节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现状宁河区水务信息化建设在网络方面已建成区级到镇级的网络延伸。但在信息监测体系、平台搭建等方面还未建成雨情、流量、水质、视频等信息采集统一系统,目前所需的数据均来源于天津市水务局、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

1.4 当前水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宁河区在水务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对标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宁河区“一河一海一城”发展格局和“大水大绿大美”生态目标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当前水务发展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 水资源瓶颈制约依然存在。

宁河区属严重资源性缺水区域,由于长期以来受上游地区来水量少的制约,加上区内存蓄水能力较弱,导致境内水资源匮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29亿m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4亿m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0.27亿m³,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0.02亿m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60m³/人。非常规水利用不高,再生水直供量小,现状利用率为35%,利用水平偏低,大多排入蓟运河内。

目前,引滦入宁汉管线已建成并试通水,工程干线长43.85km,管线规模为17.7万t/d,现已具备供水能力,但由于长距离单管输水,导致供水保障能力较低,存在一定的供水风险。潮白新河以西供水区内现状仅有津滨水厂DN1000mm管线延伸供水和部分当地地下水满足,新开河DN1200mm的输水干管尚未建设,原水保障和水厂能力均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农村供水方面,通过建设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农村饮水主干管网已铺设到村口,但村内管网大部分建于80年代,现状仍存在漏损率高,管网老旧,承压不够等问题。

1.4.2 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工作仍有待改善。

“十三五”时期,宁河区下大力气进行了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治理,城乡水环境面貌有所改观。

但由于建成区的发展,宁河区、桥北等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站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区内整体水环境状况和水污染现象防治有待进一步提升,距离让水“蓄起来、活起来、清起来”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农村水系连通设施尚不完善,现状部分渠道存在淤积严重,水系连通不畅,因多年未进行清淤治理,部分桥梁阻水,导致过流能力和蓄水能力降低;非汛期上游来水较少,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基本保障力不高,未来水资源供需形势仍将严峻。地下水超采区内仍存在部分机井使用深层地下水的现象,地下水水源转换力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总体上,区内的水环境状况尚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水环境高质量的需求,距建设“美丽宁河”“水美乡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4.3 排涝减灾仍存在短板。

已建成的由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中,潮白新河、蓟运河、还乡新河等主要行洪河道没有完成全面达标治理,其中潮白新河(宝宁交界至乐善橡胶坝段)现状堤防超高不足、过流能力不满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蓟运河仍存在44.7km未达标治理,部分堤防堤岸薄弱;还乡新河仍有23.6km的堤防未达标,防洪压力较大;全区55座国有扬水站大多数因建设年代久远需要进行拆除重建,目前已实施18座,仍有37座尚未治理,雨水外排能力亟待提高;因未来科技城的引进,对七里海蓄滞洪区进行了调整,规划未来科技城滞洪围堤、超标准洪水分洪口门等设施尚未建设,防洪隐患依然存在。

承担区域涝水外排任务的二级河道尚未全部达标治理,河道泵站排水能力不足;随着村镇、园区建设脚步的加快和排水设计标准的相应提高,造成区域排水的压力加大,部分区域农田排涝仍然不足5-10年一遇,排涝泵站建设缓慢。

城区排涝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均为1年一遇、标准较低,距2-3年一遇的重现期差距较大,部分老城区仍存在汛期积水、雨污水管道老旧,雨污混接等现象,亟需进一步改造提升。

另外,防汛抢险实战经验有待提升,防汛物资储备与防汛管理需求差距较大,防汛监督管理力度不大,防汛督察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1.4.4 水务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需继续提升。

现代水务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创新不足,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水资源管理精细化不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细化;河道、堤防及涵闸等水利设施严格管控和在线监测系统尚未全面形成,河湖监测能力不足,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和分级责任落实和监督不到位,水生态水环境管理还有待增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水务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尚不成熟。

智慧水务刚刚起步,水务信息基础设施对水务管理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资源共享开发应用体系尚未建立,不能适应水务行业强监管的需要。

二、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都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作出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部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持续增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水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时代契机。

2015年9月24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天津市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宁河县,设立宁河区。撤县设区将为宁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招商引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资源,是宁河融入天津城市发展大格局、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的当下,宁河区位、生态、人文条件等优势比较明显,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转移,加强区域产业协同、环境治理、交通一体化等领域合作,打造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等方面面临大好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天津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点,宁河接壤滨海新区,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确立,使“滨城”对宁河的辐射带动力更加强劲,为宁河借势提升城市品质品位、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了千载难逢机遇。也为宁河推进国际产业、贸易和科技合作,由区位边缘转变为市场前沿和发展前沿拓展新空间。

宁河区拥有明显的地理区位、国家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区内河流、水渠纵横交错,河湖、湿地资源丰富。但发展优势明显的同时,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逐步扩大、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生态水环境压力突出,防洪减灾和河湖湿地等保护任务非常艰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的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契机,把宁河的新格局融入到天津、京津冀、全国的大格局中,实现生态环境建设领跑全市、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全面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宁河”建设目标,使宁河尽快建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现代产业的新兴区、生态保护的标杆区、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全面小康的先进区。迫切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超前谋划水务改革发展,全面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构筑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1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亟需提升水务保障能力。

水务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按照“标准较高、工程齐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运用灵活”的要求,着力补齐水务建设短板。保障城乡水资源供给,优化配置外调水、地表水、再生水,科学用好水资源。巩固完善防洪防涝体系,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安全保障。现状蓟运河、还乡新河和潮白新河等承担防洪任务的部分河道尚未彻底治理;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排水形势依然严峻。

2.2 建设“美丽宁河”及生态宜居新城,亟需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

在宁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现代化“美丽宁河”。严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做好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要求。

在“十四五”时期,宁河区亟需加快推进河湖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治污、修河、调水、开源”多措并举,积极防治河道污染,增加河湖和湿地生态用水,保护湿地景观,改善河流水质状况,限制深层地下水开采,使水务工程与景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有机融合,构筑与“美丽宁河”绿色发展定位相适应的水生态环境体系。

2.3 加快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亟需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战略举措。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城市发展原则,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宁河区乃至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更应严格水资源管理,以水定人,把水资源要素作为经济布局、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中重要的约束性、控制性、先导性指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和消费体系。将治水思路从注重水资源开发转到注重水资源节约、保护与优化配置上来,切实加强水资源与河湖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2.4 推进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亟需提高水务综合管理水平。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在“十四五”时期,要坚持把依法治水管水,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摆在突出位置,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强化河湖管理与保护,创新水务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加强基层水务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水利管理与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构建有利于增强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水利管理水平,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完善各项水利制度体系。

三、“十四五”水务发展总体思路及目标

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宁河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讲话、在津考察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宁河区“一一二二”工作举措,坚持绿色发展、系统治理观念推动宁河水务高质量发展,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工作底线,着力补齐水务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激发水务发展效能,显著提升水务行业监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全力推进水务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为建设“美丽宁河”提供强有力的水务支撑和安全保障。

3.2 基本原则

3.2.1 坚持节水优先、量水发展的原则。

严格全面落实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根本方针,长期深入做好节水工作,立足区情、水情,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深入发挥水的约束引导和服务保障功能,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2.2 坚持空间均衡、统筹协调的原则。

坚持把水资源作为先导性、控制性和约束性要素,统筹外调水、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等多种水源,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基本协调,促进城乡水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联系,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减小或消除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水务基础设施差距。从全局综合目标出发,系统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防洪减灾与水生态修复、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进行系统深层次治理。

3.2.3 坚持系统治理、多措并举的原则。

合理安排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的重大工程布局。系统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防洪减灾与水生态修复、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农村,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系统监管。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采取“蓄、引、提、调”等工程措施,制定节水用水、水环境治理、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等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保障用水安全。

3.2.4 坚持两手发力、改革创新的原则。

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进改革,突破现状,破除制约水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在水权交易、污水处理、水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协同作用,依法治水管水护水。突出水务科技创新的技术保障和引领作用,扩展高新技术的应用面,融合水务发展科技元素,推动水务发展。

3.2.5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原则。

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资金,加大公共财政对我区水务发展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政府和社会协同治水兴水的合力。

3.3 总体思路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新时期治水思路,适应治水主要矛盾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变化,在宁河区“十四五”时期提出的“一河一海一城”发展格局和“大水大绿大美”生态目标的新发展和新要求下,助力实施宁河区“一一二二”工作举措和打造“一海一城、两区两带”的建设目标,以问题和规划目标、规划指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改革创新提效能”的水利工作总基调,转变治水理念,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从被动应对水灾害转向主动防控水安全,从注重解决单一水灾害问题转向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问题,从以工程措施为主转向为综合运用工程与管理措施,有序实施区域水网建设,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慧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强化涉水活动监管,构建节约高效、保障有力、人水和谐、风险可控的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大力提升宁河区的水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节水优先。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创新发展高耗水产业变为低耗水产业。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监控管理考核力度,推动各行业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推动各行业节水,建立全社会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保障城乡供水。以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抓手,以外调水和当地水联合调度为重点,完善城乡供水体系,保障供水安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高效利用外调水,统筹用好再生水,科学利用淡化水。积极防范供水风险,特殊年份实施应急调水工程或启用地下水储备水源,全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防御水旱灾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提高水旱灾害的防御保障能力,健全完善各级防汛责任制度;实施河道堤防达标治理、排水管网改造提升等一系列防灾减灾工程,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巩固防洪屏障;提高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健全联合指挥、信息共享、统筹调度的联动配合机制,科学增储防汛物资,努力构建“防得固、蓄得住、排得出”的防汛体系。

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初期雨水利用程度、增加河湖水体流动性,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和运行负荷、强化污染源监控,改善城乡的水环境质量;以实施七里海湿地修复和水系连通循环为抓手,以河流生态廊道建设为依托,保障生态用水,修复水体自净能力,维护河湖健康;通过压采、控沉管理、超采区综合治理等措施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实施生态补水,逐步恢复地下水位,加强水土保持,构筑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提升水务管理。全力构建城市供水、排水、水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监管体系,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和问责机制。以河(湖)长制工作为载体,加快建设智慧水务一张网,推进完善水务监管体系和提高水务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以制度创新完善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完备的法规体系,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构建智能化水行政执法体系,提高执法效率与规范化水平。严格依法治水,完善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机制。以人才为支撑,以科技为引领,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建立体制顺畅、运行高效、规范有序的水务管理服务体系。

发展水文化。以开展水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打造精品水文化工程为重点,加快发展水文化事业和水文化产业,构建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化体系,提高全社会的水生态文明意识,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

3.4 发展目标

规划到2025年,全区水资源统一调控和统筹利用、增蓄能力明显加强,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进一步完善,保持较高的用水效率;加强水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建设、污水污泥再生水改造提升,健全排水监测体系,开展全域水质提升工程,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增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全域水生态系统,切实保护好七里海湿地,蓟运河、潮白新河等主要河道生态功能得到综合治理和基本修复,完善区域水循环系统,实现水系互连互通,增加河道生态水量,展现“湿地水乡”美景和文化,实现“大水大绿大美”的生态目标;力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达标建设基本完成,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应对水灾害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完善河(湖)长制体制机制,保障河湖生态安全;现代水务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水务协同管控能力明显提升,规范化水务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智慧水务”体系。构建起配置均衡、人水和谐、风险可控的水务安全保障体系。

3.4.1 水资源配置及供水安全

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城,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控,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开展节水行动,突出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等重点领域节水,严格取用水管理,完善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供水安全监管;强化水资源高效配置,优水优用合理分配外调水,科学存蓄充分利用地表水,加大农业、生态再生水利用,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其中外调水主要用于生活和工业用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主要用于农业、生态和工业冷却;地表水,主要用于农业及河湖环境。

统筹做好多种水源的调度,强化多线路水资源保障,以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为基础,加快构建城乡供水保障网络,完善西部供水区的供水管线建设,保障未来科技城的供水安全;扩建宁河地表水厂,增加东部供水区的供水能力;实施农村老旧饮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提升农村生活和生产供水保障力。

具体规划指标为: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等完成市水务局下达指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城市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全区总用水量控制在3.23亿m³以内。

3.4.2 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在综合治理水污染的基础上,强化区域协作,实施生态补水,加大区内一、二级等河道的生态综合治理和修复力度,到2025年,强化水环境治理,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区内重要河道水体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增强河湖水系连通流动,在正常来水条件下,七里海等重要河湖生态水量得到基本保障,全域水生态系统得到基本修复,让水“蓄起来、动起来、清起来”。

提升城镇雨污分流能力、增强农村截源控污力度,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继续实施深层地下水水源转换工程,严控深层地下水开采,深入推进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

到2025年将区属人工监测井逐步提标改造为自动监测井,提升对地下水位的测量精准度,补充完善宁河区地下水水位自动监测网络。

3.4.3 防洪除涝减灾

实施一级河道综合治理,潮白新河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蓟运河和还乡新河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完善二级河道治理,大部分区域农田排涝水利重现期为10年一遇;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新建及改造区域排水标准达到市政2~3年一遇,基本解决城区的积水问题;提高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健全联合指挥、信息共享、统筹调度的联动配合机制,结合防汛工作实际需求,科学增储防汛物资。

3.4.4 智慧水务

全面构架“信息全面、数据准确;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管理在线”的水务信息化基本框架。加大“智慧化”建设力度,全力保障数据和信息系统安全,形成基础稳固、业务融合、资源集约、保障有力的现代水务信息化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务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系统,实现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重要水务工程等数据网格化监测。建立水务空间“一张图”,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目标。大力推进水务业务系统建设,在防汛、水资源、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水行政管理等方面加大应用建设力度。

3.4.5 水务综合管理

到2025年,初步建立符合资源型缺水地区特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管理体制,细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治水管水,基本建立有利于水务科学发展的执法体系;建成河道、堤防等水利设施严格管控和在线监测系统,加大河湖监测力度,进一步理顺涉水行政事务职能分工,落实河(湖)长工作机制和分级责任,增强水生态水环境监管能力;构建智慧水务系统,加大水务科研成果转化实际应用能力,形成科技支撑、资源共享、有序高效和科学完备的现代化体系;通过深化水务改革,统筹工程网、生态水系网、管理网和信息网,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水务管理体系,建成“河湖库连通、生态廊道贯穿、防灾治污并重、水务制度健全”的现代化综合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系。

3.4.6 水文化建设

按照“建设精品水文化工程,提升水文化软实力”两手抓的要求,基本建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化体系。

具体指标详见表3-1。


表3-1 宁河区“十四五”水务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类别

主要指标

2020

2025

属性

1

年用水总量(亿

1.98

3.23

约束性

2

万元GDP用水量(

37

完成市级

下达指标

约束性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13

约束性

4

灌溉水利用系数

0.708

≥0.72

预期性

5

供水管网漏损率

11%

≤10%

预期性

6

再生水利用率

35%

50%

预期性

7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92.5%

≥95%

预期性

8

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

95%

100%

预期性

9

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亿

0.55

除应急情况外

基本为零

约束性

10

二级堤防达标率

12.7%

100%

预期性

11

城区排水标准

大部分1年一遇

新建及改造区域排水标准达到市政2-3年一遇。

预期性

12

农田排涝标准

大部分不足3-5年一遇

大部分地区农田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

预期性

四、工程补短板主要建设任

(一)统筹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目前,宁河区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引滦、引江一体化供水体系,基本满足城乡生活用水需求。“十四五”时期,规划以现状供水工程体系为基础,做好供水民生设施改造,进一步优化完善城乡供水布局,在延伸外调水供水管网的基础之上,构建以引滦入宁汉的引滦水、未来科技城管线为主的引江水,宁河区地表、新开河、津滨3大水厂服务东、西两大供水分区,辅以合理开发当地地下水源和深度挖掘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形成覆盖全区、备用可靠、城乡一体化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最大限度地保障区内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确保供水安全。(岳龙地下水管线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地,保障应急情况供水安全,日常热备限采。)

宁河区2025年供水系统规划布局详见图4-1。

图4-1 宁河区2025年供水系统规划布局示意图

1 水资源供需预测及配置

1.1 需水预测

需水构成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城乡生活需水;二是城市生产需水,包括工业、建筑业等;三是农业及生态环境需水,包括农业灌溉、城市绿化、道路浇洒、城市河湖补水等。

1.1.1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参考《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天津市宁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初步方案、《天津市供水规划(2020-2035年)》和《天津市宁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结合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预测。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宁河区2020年常住人口为39.53万人,按照近十年平均人口增长率2.99%考虑,预测2025年宁河区常住人口为81万人(含未来科技城35万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5%,小站稻种植面积为30万亩、水浇地17.14万亩、菜田14万亩。

1.1.2 用水定额选取

生活用水定额:在节水优先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供水规划(2010-2035年)》(津政函〔2014〕13号)、《天津市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实施方案》(津政函〔2018〕115号)中所确定的用水定额,本次预测取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145L/(人·d)。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参考水利部最新颁布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确定各类型的用水定额为:水稻570m³/亩、水浇地(玉米、小麦等)135m³/亩、菜田460m³/亩、林果地120m³/亩、鱼塘补水356m³/亩、牲畜30(L/头·d)。

工业、建筑业用水定额:工业需水预测以趋势为主,采用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法;建筑业需水预测采用每㎡竣工面积用水定额的方法,根据全国调查资料和天津实际情况,取值范围在0.9-1.1m³/m2

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定额:绿化用水指标取0.15万m³/(km2·d);城市道路浇洒用水量按0.2万m³/(km2·d)用水指标计算;道路浇洒面积按30%,不考虑冬季,年浇洒天数270天;河湖用水主要考虑境内二级河道和重要骨干渠道蒸发、渗漏及维持一定的水面的需水。

1.1.3 需水预测

经预测,到2025年宁河区城乡生活、城市生产及农业生态需水正常年份总量为47593万m³,其中城乡生活需水4800万m³,城市生产需水4300万m³,农业及生态环境需水32493万m³,根据《天津市水资源统筹利用与保护规划》(津政函[2018]30号)、《天津市河湖湿地生态用水调度保障方案》和《七里海生态水量保障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划,2025年七里海湿地需水6000万m³,其用水需求由全市统筹调配予以保障。

宁河区2025年需水量预测详见表4-1。


表4-1 宁河区2025年需水量预测 单位:万m³

序号

需水量

2020

2025

1

城乡生活

1887

3900

900

1887

4800

2

城市生产

3117

3500

800

3117

4300

3

农业+生态

12787

28823

2037

372

168

3130

14824

32493

4

七里海湿地

 

6000

5

全区需水总量

19828

47593

1.2 可供水预测

宁河区可供利用的水源主要由常规水源与非常规水源组成,其中常规水源包括当地地表水及入境水、地下水和外调水,非常规水源为再生水和淡化海水。

1.2.1 地表水及入境水

宁河区当地地表水和潮白新河、蓟运河、还乡新河等5条一级河道过境水以及永定新河非汛期水是境内农业、生态的主要用水来源。根据1992-2019年宁河区当地地表水和入境水供水量以及2011-2019年永定新河非汛期可利用水量的统计资料,预测2025年可供宁河区利用的地表水和入境水量为:正常年份(p=50%)17978万m³,丰水年(p=20%)24500万m³,枯水年(p=75%)11900万m³。

1.2.2 外调水

目前,引滦入宁汉管线已建成,其中宁河段供水规模17.7万t/d,年可供水量3556万m³。另外,根据《天津未来科技城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中心城区新开河水厂和津滨水厂联合向未来科技城延伸供水,总计供水能力18-22万t/d,可供水量为4444万m³。预测2025年,宁河区外调水可供水总量为8000万m³。

1.2.3 地下水

根据《天津市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宁河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2749万m³,其中年可采资源量(矿化度<2g/L)为2057万m³。

另外,宁河区内现有岳龙备用水源地1处,供水规模为8万t/d,年可供水量2920万m³。

1.2.4 再生水

根据已批复的《天津市再生水利用规划》(津政函〔2018〕114号),预测2025年,宁河区再生水可利用量为8247万m³,其中:宁河区本地再生水3458万m³,主城区外调宁河农业再生水4789万m³。

1.2.5 淡化海水

宁河区毗邻滨海新区,具有利用淡化海水的地理优势。现状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厂规模20万t/d,利用已建成的汉沽水厂向宁河开发区供水干管(管径1000mm,长度8km)向玖龙纸业进行供水,设计供水能力15万t/d。根据宁河区淡化海水的用水需求,2025年可向玖龙纸业供淡化海水1300万m³。

综上所述,宁河区可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当地地表水和过境水)、外调水、地下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2025年宁河区总需水量为41593万m³,丰水年(p=20%)可供水总量为44104万m³,缺水3489万m³;平水年(p=50%)可供水总量为37582万m³,缺水10011万m³;枯水年(p=75%)可供水总量为31504万m³,缺水16089万m³。详见表4-2。

表4-2 2025年宁河区供需水分析表 单位:万m³

分项

项目

丰水年(p=20%

正常年份(p=50%

枯水年(p=75%

水量(万

水量(万

水量(万

需水量

城乡生活

4800

4800

4800

农业

28823

28823

28823

工业

4300

4300

4300

生态环境

3670

3670

3670

七里海湿地

6000

6000

6000

合计

47593

47593

47593

可供

外调水

8000

8000

8000

地表水及入境水

24500

17978

11900

浅层地下水

2057

2057

2057

淡化海水

1300

1300

1300

再生水

8247

8247

8247

合计

44104

37582

31504

余(+)缺(-)水量

-3489

-10011

-16089

1.3 水资源配置

1.3.1 配置原则

“十四五”时期,坚持节水优先,在强化各行业节水,大力提高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率的基础之上,统筹多种水源,科学合理地配置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综合确定水资源供需方案;配置坚持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合理布局、经济高效、公平共享、总量控制的原则。

严格落实《天津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津政办发[2016]53号),用水总量不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即2025年宁河区用水总量不突破3.23亿m³。

外调水以供居民生活和城区生产为主;当地地表水和入境水主要用于农业和生态;浅层地下水主要用于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淡化海水重点用于规模较大的工业用户;再生水坚持就近使用的原则,其中:深处理再生水用于工业、市政杂用、道路浇洒、城市绿化等;低品质再生水主要用于高杆作物灌溉用水以及河道外生态水量的补给。

1.3.2 水资源配置方案

根据配置原则,综合需水预测分析和可供水量分析,至2025宁河区总需水47593万m³,正常年份(p=50%)全区总配置水量32282万m³,其中:外调水7700万m³,浅层地下水2057万m³,入境及当地地表水12978万m³,淡化海水1300万m³,再生水8247万m³。宁河区2025年水资源配置结果详见表4-3。

根据宁河区2025年供需水分析和水资源配置结果:丰水年份(p=20%),宁河区缺水3489万m³,可基本满足境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正常年份(p=50%)配置水量32282万m³,缺水10011万m³,可通过调整区内农业种植结构或提高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利用现有河道清淤、扩挖等工程措施可增加河道蓄水能力1亿m³,提高汛末雨洪水资源利用率等综合措施尽力减小用水缺口;枯水年份(p=75%),宁河区缺水16089万m³,在河道蓄水增容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津唐运河加大引调永定新河富裕水和东郊、张贵庄污水厂再生水,并向市水务局申请启动预留农村灌溉机井,最大限度地满足境内的用水需求。

表4-3 宁河区2025年水资源配置表 (单位:万m³)

项目

2020年用水量

2025年需水量

2025年配置水量

外调水

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

淡化海水

再生水

合计

城乡生活

1887

4800

4800

 

 

 

 

4800

城市生产

3117

4300

2900

 

 

1300

100

4300

农业+生态

14824

32493

 

2057

9228

 

5897

17182

七里海湿地

 

6000

 

 

3750

 

2250

6000

总计

19828

47593

7700

2057

12978

1300

8247

32282

2 水厂工程

宁河区现状仅有1座地表水厂(规模10万t/d),位于潮白新河以东供水区内,该区域的水源主要以引滦水为主(引江中线水备用),由引滦入宁汉管线供给(供水17.7万t/d)。根据《天津市供水规划(2020-2035年)》,至2025年宁河区东部(潮白新河以东)高日需水14万t/d,同时取消城区4座地下水厂(8.5万t/d)改为应急备用水厂后,现状水厂(10万t/d)供水能力远远不足,亟需对宁河区地表水厂进行扩建改造,增加水厂供水规模,满足该区域用水需求。

“十四五”时期,规划对位于宁河经济开发区内的地表水厂进行扩建改造,新增规模5万t/d,扩建后水厂规模为15万t/d,保证宁河东部供水区的供水安全。

3 水厂以下管网工程

3.1 未来科技城供水管道工程

未来科技城位于潮白新河以西供水区内,该区域内现状总供水能力1.77万t/d,其中未来科技城南部区域由津滨水厂DN1000的供水管线供成品水0.5万t/d满足其用水需求,北部潘庄工业区由引滦入聚酯管线供水1.07万t/d、现代产业区由园区管委会下属浩润水业公司的井供地下水0.20万t/d。除此之外,该区域现状无其他供水管线,根据《天津市供水规划(2020-2035年)》,至2025年潮白新河以西供水区高日需水13万t/d,由新开河、津滨水厂共同向未来科技城地区延伸供水满足。

目前,未来科技城所在的潮白新河以西供水区为供水空白区,随着以后未来科技城的建设加快,对外调水的需求也会逐步增加。现状新开河水厂向未来城供水主干管线尚未建成,区内企业就近由引滦管线临时接水,亟需按照上位规划实施该供水管线的建设,以保障潮白新河以西供水区的用水需求,工程建成后,可实现未来科技城区域双水源保障。

规划将新开河水厂DN1200干管沿思源路延长线向东,在与现状金钟公路交口处沿金钟公路向北、穿越金钟河至宁河现代产业区地界,在七里海大道处预留三通与津滨水厂现有DN1000管线连接,工程合计铺设DN1200管道17km。

3.2 农村老旧饮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

目前,宁河区村内老旧饮水管网大部分建设年代久远,腐蚀严重,存在民房占压和村内路面硬化等现象,经与各相关镇、村队、住户多方沟通和现场勘查,部分村开挖后仍无法找到管线,影响水表和水表井的安装。另外,受当时技术条件影响,存在村内管网建设标准偏低的问题,特别是管网材质、承压标准、承插接口的方式等均不能满足市政常压供水的要求,“跑、冒、滴、漏”等损失严重,更容易造成管网水质污染,影响农村饮水安全。

该工程的实施能够防止管网产生二次污染,减少供水事故,避免跑冒滴漏等情况的发生,可全面改善宁河区农村居民用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用水质量,保障农村供水安全;能够更加完善宁河区内的村镇供水设施,并为相关生产、生活、卫生等设施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为进一步提高宁河区农村供水质量,节约和科学利用水资源,减轻农村居民用水负担,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结合我区实际,“十四五”期间,计划开展宁河区农村饮水村内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工程主要针对区2个街13个镇252个村村内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共涉及95055户、28.18万人,规划铺设管网总长度1603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自来水管网、阀门井、排气井、排泥井、村内管网入户、道路破除及恢复等。

(二)加快河湖治理与修复,保障水生态安全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科学遵循“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水生态文明建设”循序渐进的治理理念,突出“水”这一生态核心要素,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重点河湖综合治理与修复,强化重要河湖基本生态水量(水位)保障,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循环和河流生态保护修复,构筑与“美丽宁河”绿色发展定位相适应的水生态环境体系。

1 水污染防治

“十四五”时期,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水岸联动”的治理原则,继续完善污水厂网设施,强化污染源综合治理,“控源、截污、减排、净化”多措并举,加快新扩建污水处理厂,不断加大城乡污水管网覆盖率,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全部消除城镇劣Ⅴ类水体,稳步提升水环境。

1.1 宁河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

宁河区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规模为6万t/d,自2018年起日均处理6万吨以上,污水处理厂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为解决宁河区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等问题,打好碧水保卫攻坚战,适应宁河城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全面提升城乡水环境,在污水厂网提升改造的基础上,规划实施宁河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主要处理范围为芦台镇及宁河经济开发区的生活和企业污水,扩建规模4万t/d,污水处理规模将达到10万t/d,满足城市污水处理有余量的要求,出水为天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的A标准,污水处理后排入蓟运河。工程的实施将对改善人居环境,减少水体污染,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提升区域环境面貌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1.2 宁河区桥北污水处理厂北水南调工程

桥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能力为1.2万t/d,自2020年8月始就处于基本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状态,日均处理水量达到1.16万t/d;2021年1-5月日均处理水量1.0万t/d左右,基本满负荷运行。随着桥北新区各居住小区的建成入驻以及芦台一中等学校的投入使用,未来桥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将超负荷运转,存在污水外溢的风险。

十四五期间,为缓解桥北污水处理厂的超负荷运转压力,规划新建双排DN400mm压力管道下穿蓟运河河底、并沿麒麟路西侧规划绿带以及滨河路北侧规划绿带敷设DN500mm压力管道接入有富余处理能力的桥南污水处理厂的进场干管,新建管道总长度约为3km。

2 水生态修复

水生态修复主要建设任务为实施水系互连互通,完善区域水循环体系;实施生态补水,保障河道生态用水量。在稳定已有地下水压采成效的基础之上,加大地下水压采水源转换力度,并通过河湖生态补水增加地下水补给,使地面沉降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地下水战略储备能力和应急供水能力得到提升,河湖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2.1 天津市宁河区(苗庄、板桥镇等相关街镇)地下水压采水源转换工程

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我市开展严控地下水超采,划定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并采取分区管理等相关工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建成通水后,我市城市供水有引江和引滦入津两大水源,深层地下水水源转换具备了实施条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地面沉降防治工作重要批示“回头看”的重要工作内容精神,我区严格按照市政府批复并印发的《天津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计划》要求,积极推进实施地下水水源转换及机井封填、停处置,切实解决我区地下水超采问题。

为切实解决宁河区地下水超采问题,严格按照市政府批复并印发的《天津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计划》要求及《宁河区地下水超采治理实施计划》工作安排,推进实施地下水压采水源转换二期工程。工程将为苗庄镇、板桥镇、廉庄镇、岳龙镇、东棘坨镇、丰台镇、俵口镇、宁河镇、造甲城镇、俵口镇、芦台街道、桥北街道12个街镇范围内145家企事业单位及畜牧养殖户(有取水许可证的)采取新建PE输水管线,将自来水引入用水户,实现水源转换。本工程新建dn200PE给水管道约26.07km,dn160PE给水管道约30.45km,dn110PE给水管道约8.34km,管道总长约64.86km。

2.2 地下水超采区机井关停处置

按照“应关尽关、关管并重、能管控可应急”的原则,除监测井予以保留外,对完成水源转换的机井原则上一律关停,无取水许可且不符合取水许可证补办条件的取水井一律实施关停。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降低水资源开发强度,切实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已完成水源转换的企事业单位机井,除集中供水厂机井为保障供水安全实施热备管理外,其余机井原则上一律实施封填处置。

已通过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完成水源转换的农村生活机井,除根据村队实际人口适当保留应急备用机井外,其余机井原则上一律实施封停处置。

已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和农业节水增效、深渠治理等配套工程实施后完成水源转换的农村生产机井,除为保障粮食和菜篮子安全,按照市局要求纳入暂时保留到2025年的部分畜禽养殖、蔬菜大棚设施农业、水产养殖(具有卵化育苗功能的)机井外,其余机井原则上一律实施封停处置。

2.3 大杨河圈六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综合开发项目

宁河区蓟运河故道(大杨河圈段)是宁河区桥北新区、大北镇重要的排涝河道,由于小薄村~张西段、王前~船沽段未进行治理,经过多年雨水的冲刷和堤防本身的沉降,堤顶高程已无法满足汛期排涝需求,部分堤顶紧邻村庄民房,而且堤顶坑洼不平,堤高坡陡且坡顶宽度较窄,最窄处仅1.6m,堤身薄弱且边坡不足1:2.0。随着宁河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桥北新区建设,使区域产流系数增大,排水强度增大,汛期涝水不能及时排出,存在排涝安全隐患,亟需对现状河道进行整治。

宁河区大杨河圈六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综合开发项目以河道为载体,对河道的排涝、灌溉及蓄水等能力进行提升改造,增加河道生态水量,改善水质条件,并在现有自然条件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亲水设施的打造,提升宁河区城市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大杨河圈段河道的水环境,改善区域整体人居环境,充分体现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理念,推动宁河区加快构建“一河一海一城”发展格局,实现“大水大绿大美”生态目标。

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利提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产业融合与配套设施工程三大部分。其中: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和设施提升,涉及清淤扩挖、堤防加固、改造沿线穿堤建筑物等,本次治理河道长度为8.95k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

2.3.1 对大杨河圈小王御史~大北涧沽村段河道进行清淤扩挖,长3.918km;

2.3.2 对大杨河圈左堤全段、右堤王前~船沽段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并修建堤顶道路,治理总长14.7km;

2.3.3 对芦台农场排水渠(宁河段)两侧堤埝进行加高加固,长1.45km;

2.3.4 新建大尹泵站1座,改造沿线穿堤建筑物28处;

2.3.5 新建码头8座。

2.4 蓟运河宁河区(木头窝-麒麟桥)段生态治理工程

为深入贯彻“两山理念”,统筹“三生”布局,营造“大水大绿大美”的生态环境,“十四五”时期,结合蓟运河水上旅游产业和木头窝民宿打造两岸生态景观,率先对蓟运河宁河区(木头窝-麒麟桥)段堤岸进行生态治理。

工程治理范围为木头窝村至麒麟桥段,河道总长14.8km。主要建设内容为:①曹庄大桥~麒麟桥段右岸堤脚进行清淤,结合地形对现状岸坡进行生态改造并防护:②曹庄大桥~芦台大桥段对左岸混凝土板护坡进行生态化改造并植草覆绿;③芦台大桥~三八河路段对左岸亲水步道以上护坡进行植草覆绿:④三八河路~麒麟桥段左岸堤脚进行清淤,结合地形对现状岸坡进行生态改造并防护;⑤木头窝~曹庄大桥段对河道两岸植被梳理、增加水生植物种植以净化水质。⑥木头窝-麒麟桥新建码头共7座。

3 河湖生态水量保障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加强宁河区河湖生态补水,持续提升水生态质量和稳定性。结合水资源状况及水系条件,统筹协调河湖生态水位与灌溉取水等因素,根据已确定的蓟运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主要河湖的生态水量(水位)目标,强化河湖生态水量(水位)底线约束。科学配置多种水源,合理存蓄雨洪水、充分利用再生水、适当补充外调水,保障七里海湿地和蓟运河等城区河道在正常来水条件下,生态水量(水位)目标稳定达标。

按照《天津市河湖湿地生态用水调度保障方案》,七里海湿地常规补水水源为潮白新河、永定新河、北京排水河雨洪水及里自沽闸下泄水量;在枯水期或出现特枯情景下,常规水源不能满足七里海湿地生态水量保障要求时,可利用于桥水库水或中心城区北系循环退水向湿地补水。

各补水线路具体如下:

①潮白新河、里自沽闸下泄水量补水线路:存蓄在里自沽闸~乐善橡胶坝段的潮白新河水,经淮淀闸(泵站)向西海补水,经七里海北站向东海补水(补水线路1)。

②永定新河补水路线:永定新河经造甲船闸(泵站)向津唐运河西段补水后,再经淮淀闸(泵站)向西海补水(补水线路2)。

③北京排水河补水线路:北京排水河水经清污渠、青龙湾故道存蓄在里自沽闸~乐善橡胶坝段,经淮淀闸(泵站)向西海补水,经七里海北站向东海补水(补水线路3)。

④于桥水库水补水线路:于桥水库水经引滦明渠、暗渠进入潮白新河,经里自沽闸下泄后,经淮淀闸(泵站)向西海补水,经七里海北站向东海补水(补水线路4)。

⑤中心城区北部循环退水补水线路:中心城区海河以东循环后的退水经新开-金钟河、津唐运河进入西海,为西海补水(补水线路5)。

具体补水线路详见图4-2。

图4-2 七里海湿地补水路线示意图

宁河区河道生态水量在常规情况下,充分利用境内现有潮白新河、蓟运河、永定新河等17条一、二级河道、主要沟渠等蓄水工程,尽可能存蓄上游入境和本地沥涝水资源,增加河湖、湿地生态和农业生产可利用水量,满足农业和生态用水需求。

在干旱年份,潮白新河、蓟运河下泄水量不足,而永定新河水和再生水将是农业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其中永定新河为东郊、张贵庄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出路,其非汛期年平均入海水量为5.97亿m³,水源相对充足,可通过津唐运河向宁河的农业、生态进行补水。

在极度干旱情况下,视境内缺水情况和其他河系可调水量,向市水务局提出申请统筹调配,并申请启用农村生产地下水备用井,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状况,保障粮食和菜篮子安全。

4 河湖水系连通

宁河区现状水资源短缺,非汛期上游下泄水量少,农业、生态水量不足,卫星引河、西关引河、淮沽、齐家沽等局部水系连通不畅,水资源调配能力尚待提高。根据河流、水源等分布特征,以现有水系体系为基础,通过实施一、二级河道和农村深渠清淤、新建或改扩建连通闸站等工程措施以及科学合理的调度,形成以七里海湿地为核心,实现北京排水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蓟运河及还乡新河之间的水系连通,构建局部水循环,打造“三区、两环、一心”的水系连通格局。加强“水美乡村”建设,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统筹规划,多部门联合发力,有效衔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旅游、防污控污,营造沿河村庄优美的人居环境。综合改善区内的水环境面貌,让水“清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实现清水畅流、河湖健康的生态水务。

4.1 宁河七里海“两山”理论示范项目水系工程

小七里海位于宁河区西南部,选址于七里海湿地保护区以外,未来科技城共享廊道北侧端点位置,涉及造甲城镇、北淮淀镇两个镇,项目总占地5.15km2。“十四五”期间,为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充分用好七里海所具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优势,通过构建小七里海“双水源保障,双循环水系”的总体布局,其中“双水源”为一级河道、再生水双水源保障体系,主要通过从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等一级河道的泵站取水或利用东郊/张贵庄/滨海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为小七里海水系提供双水源保障;“外循环”为七里海大道东侧渠、永定新河右支水系、中央绿廊水系、项目区水系连成外循环;“内循环”为疏通扩挖渠道,打通项目区内部水系卡点,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促进区域生态优势发展,助力宁河区“大水大绿大美”生态目标的实现。

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河道连通及治理、建筑物、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工程共3大类,具体内容为开挖土方116万m3,开挖渠道7.17km,清淤渠道17.6km,打通局部卡口;按原规模更新改造泵站共2座,分别为四台泵站(4.8m3/s)、永力泵站(4.0m3/s),新建提升泵站2座(1.0m3/s),新建水闸10座;蓄水湖岸线生态护岸7.42km;主要干渠岸线修复9.9km;新建净水站1座,配套建设连通管,设置生态浮岛9处,曝气富氧装置5处等。

4.2 宁河区水生态综合治理及开发利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家水网建设、乡村振兴、能源安全战略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十六字”治水方针,围绕实施水系连通、乡村振兴、新能源建设,突出系统治理,统筹水利、农业、能源等措施,立足宁河区,多领域谋划,打造水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

通过科学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工程优化、保障有力的河渠体系,提升蓄水能力,加快重点河渠治理,加强水系水循环,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提高排涝能力、水资源的调配能力。盘活水系周边优势资源,打破传统思维,以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为路径,积极拓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视野,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展现“增蓄、河畅、水清、乡美、民富”的人水和谐景象,助力乡村振兴。

本项目涉水工程主要包括:水系连通工程、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水美乡村工程,具体如下:

4.2.1 水系连通——西关引河、卫星引河、曾口河、还乡河故道、小新河故道、小新河、埋珠圈、牛口圈、大杨圈、津唐运河和青龙湾故道等11条二级河道、49条深渠、143座坑塘、47座泵站工程。

4.2.2 水生态治理——二级河渠、深渠村庄段54个点位。

4.2.3 水美乡村——54个沿河辐射村落。

通过以上综合治理措施,形成“引得来、蓄得住、用的上、排得出”的水系格局,实现“三区、两环、一心”的水系连通目标,达到全区水系大贯通,工程实施后新增宁河区境内蓄水能力1亿m3以上,可充分利用汛末雨、洪水资源提升枯水期向农业、生态环境补水的能力。各相关工程治理内容详见表4-4和图4-3。

本项目共分三阶段进行实施,“十四五”期间规划先期开展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河渠工程:西关引河、卫星引河、津唐运河、青龙湾故道、埋珠圈和曾口河等11条二级河道综合治理;

泵站工程:新建区级泵站2座,迁址重建1座,更新改造泵站3座;

坑塘工程:清淤整治坑塘70个;

闸涵工程(坑塘):新建坑塘蓄排控制工程70座,实施杨虎子河堤坝改造工程并修缮闸桥1座;

水美乡村工程:丰台镇。

表4-4 宁河区水生态综合治理及开发利用方案工程表

序号

工程内容

单位

数量

1

水系连通工程

(水网)

河渠工程

km

206

泵站工程

47

坑塘工程

270

闸涵工程

270

2

水生态治理工程

生态护岸

km

206

滨河景观

km2

0.9

水质提升

12

3

水美乡村工程

4



图4-3 水生态综合治理及开发利用方案工程示意图

4.3 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工程

结合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通过对我区境内的闸涵、扬水站进行排查,现状共有93座扬水站和涵闸均存在机电设施破损、岸墙塌陷、设施老化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农田灌排和水系连通的功能。规划“十四五”期,对以上93座存在问题的扬水站和涵闸等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恢复原水利设施的正常功能。具体治理内容详见表4-5。


表4-5 宁河区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工程表

编号

所处位置

设施性质(扬水站、闸涵、泵站等)

运行情况

破损情况

治理措施

1

西关桥西南一百米

扬水站

运行

一台机泵损坏,另一台勉强运行

维修改造

2

西关桥北五十米

泵站

运行

机泵两台,老化

维修改造

3

江洼口大桥西一百五十米

扬水站

运行

机泵三台,两台老化,损坏一台

维修改造

4

北胡村村西南500m,大杨河湾左堤

张庄泵站

现有两台900泵,但设备老旧

需筑堤,土方量约300(每方约30),费用0.9万元;机械费1.5万元;

需水闸重建至出水口外,资金约30万;

排水泵的靠背轮需要更换缓冲胶垫,0.2万元;

需清理泵扇的缠绕物,0.3万元;

更换老化线路,1.2万元。

维修改造

5

大北村南

大北扬水站

带病运行

电器老化、金属结构老化、机泵老化

维修改造

6

船沽村西

船沽500泵站

带病运行

机泵损坏

维修改造

7

独立村西

独立倒水泵站

带病运行

机泵损坏

维修改造

8

马鞍子村北

马鞍子村500泵站

带病运行

机泵损坏

维修改造

9

马鞍子村西

二用支涵闸

带病运行

石墙坍塌、涵管淤堵

维修改造

10

马鞍子村西

三用支涵

带病运行

石墙坍塌、涵管淤堵

维修改造

11

小北村西

四大区1号涵

带病运行

涵管坍塌

维修改造

12

小北村西

四大区2号涵

带病运行

涵管坍塌

维修改造

13

小北村西

四大区2号涵

带病运行

石墙坍塌、涵管淤堵

维修改造

14

大北村西

北八区涵

带病运行

涵管坍塌

维修改造

15

李庄子村西

二干涵闸

带病运行

石墙坍塌、涵管淤堵

维修改造

16

中心沽村西

二区涵

带病运行

石墙坍塌、涵管淤堵

维修改造

17

小北村西

头区涵

带病运行

石墙坍塌、涵管淤堵

维修改造

18

船沽村西

十四条1号涵

带病运行

石墙坍塌、涵管淤堵

维修改造

19

船沽村西

十四条2号涵

带病运行

石墙坍塌、涵管淤堵

维修改造

20

船沽村西

十四条3号涵

带病运行

石墙坍塌、涵管淤堵

维修改造

21

船沽村西

十四条4号涵

带病运行

石墙坍塌、涵管淤堵

维修改造

22

北京排水河左堤

扬水站(大贾南站)

带病运行

设施老化

维修改造

23

北京排水河左堤

扬水站(杨建南站)

带病运行

泵房、出水口、压力池节制闸损坏

维修改造

24

潮白河右堤

扬水站(纪庄站)

带病运行

设施严重老化

维修改造

25

清排渠与青龙湾故道交口

闸涵

带病运行

启闭机闸板不能使用

维修改造

26

津唐深渠与清排渠交口

闸涵

带病运行

设施损坏严重

维修改造

27

引潮入青渠

闸涵

带病运行

设备损坏

维修改造

28

苗庄镇苗庄村北

镇第一扬水站

正常

排水闸门漏水

维修改造

29

苗庄镇张凤村东

镇第二扬水站

不能使用

设备年久失修

维修改造

30

潮白新河左堤

东白扬水站

需维修后使用

泵房及配套设施需维修,9004台已损坏3台、1台需维修使用

维修改造

31

西关引河南堤

马辛扬水站

需维修后使用

泵房及配套设施需维修,9002台,需维修使用

维修改造

32

西关引河南堤

小芦扬水站

需维修后使用

泵房及配套设施需维修,9003台已损坏2台、1台需维修使用

维修改造

33

西关引河南堤

八里扬水站

需维修后使用

泵房及配套设施需维修,9002台需维修使用

维修改造

34

西关引河南堤

高庄扬水站

需维修后使用

泵房及配套设施需维修,9003台已损坏2台、1台需维修使用

维修改造

35

赵东深渠李城村

李城扬水站

良好

泵房及配套设施需维修

维修改造

36

东棘坨镇史家庄村至东赵村

史庄深渠水闸(2

不能运行

闸板均已损坏需维修更换

维修改造

37

东棘坨镇西棘坨村至小芦村

西棘坨深渠水闸(2

良好

需维修

维修改造

38

东棘坨镇前大安村至胡晋村

大安深渠水闸(2

良好

需检修

维修改造

39

东棘坨镇小从村至张彪村

西卫深渠水闸(2

需维修后使用

西关引河张彪闸损坏需维修

维修改造

40

东棘坨镇常家店村至大港村

卫南深渠水闸(1

良好

需检修

维修改造

41

东棘坨镇艾林村至东赵村

王洪深渠水闸(2

良好

需检修

维修改造

42

东棘坨镇李城村至杨富村

赵东深渠(2

良好

需检修

维修改造

43

东棘坨镇李城村至胡晋村

赵西深渠(2

需维修后使用

卫南深渠李城闸需维修

维修改造

44

东棘坨镇韩太村

东白扬水站进水口闸

需维修后使用

闸板均已损坏需维修更换

维修改造

45

张善村南二十米

扬水站

水泵需检修

内外闸门漏水

维修改造

46

东移民村杨虎子河边

扬水站

正常

年久失修

维修改造

47

东移民杨虎子河边

闸涵

正常

年久失修

维修改造

48

兴隆淀村西杨虎子河边扬水站

直径500m水泵2

无法运行

严重

维修改造

49

兴隆淀村西扬水站

8处闸涵

不能正常运行

比较严重

维修改造

50

于台子村南排水站

泵站

正常

年久陈旧

维修改造

51

于台子村东排水站

泵站

正常

年久陈旧

维修改造

52

北移民村南

扬水站

共计7处问题

杨水站东上闸破损、东河边进水闸破损闸、东墙破损、西闸老旧、水泵老旧、上顶有裂痕、南上水管破损

维修改造

53

任凤村北泵站

闸涵

0

破损

维修改造

54

任凤村东杨虎河南

闸涵

0

破损

维修改造

55

齐家埠村村东

扬水站1

运行中

破损严重

维修改造

56

齐家埠村东

扬水站2

运行中

有破损

维修改造

57

大坨村村东

扬水站1

不能使用

500泵进水管、进水闸、出水闸、泵房均有较严重损坏

维修改造

58

大坨村齐小路东

扬水站2

不能使用

危泵房、700泵泵体不能使用,进出水闸人力提升

维修改造

59

大坨村齐小路西

扬水站3

不能使用

600泵泵体不同心

维修改造

60

大坨村村西

扬水站4

不能使用

开关站两套、155kw电动机、900泵、排水闸、进水闸均有严重问题

维修改造

61

大坨村村南

扬水站5

不能使用

500泵泵体不能使用、开关柜两套严重老化、进水闸不能使用、55kw电动机不能使用

维修改造

62

岳龙镇西未甸村西未泵站

泵站

需检修维修

轴承损坏、电容损坏、普涨器四套

维修改造

63

岳龙镇屈家庄村屈庄泵站

泵站

需检修维修

轴承损坏、需增四十块电容、更换角袋、进水口铁箅子需更换、靠背轮梅花垫更换、需按装进水口护栏

维修改造

64

岳龙镇于潮村于潮南站

泵站

需检修维修

轴承损坏、更换角袋、承重墙损坏、泵站木质三孔防洪闸损坏、进水口铁箅子需更换、靠背轮梅花垫更换

维修改造

65

岳龙镇于潮村于潮北站

泵站

需检修维修

轴承损坏、进水口铁箅子需更换、更换角袋、靠背轮梅花垫更换、进水口护栏需更换、地缆线需更换

维修改造

66

岳龙镇西未甸村村西200m过路涵

闸涵

过水太慢

涵管太细需要重建

维修改造

67

岳龙镇屈家庄村泵站闸涵

闸涵

过水太慢

闸门过小

维修改造

68

岳龙镇于潮村南泵站闸涵左侧防洪闸

闸涵

无法使用

破损严重

维修改造

69

岳龙镇于潮村北泵站出水口闸涵

闸涵

无法使用

坍塌

维修改造

70

岳龙镇胡家店村西侧闸涵

闸涵

过水慢

闸门过小需要重建

维修改造

71

四台泵站

扬水站

带病运行

1.传动轴套更新2.地下泵室清理维修3.泵体维修4.水闸封闭不严5.配电柜检修

维修改造

72

丰台镇孙庄村,还乡河故道左岸

丰台扬水站,900泵机组5台套,设计流量10m³/

900泵机组5台套,设计流量10m³/秒损毁严重,只有3台机组带病运行,现状流量6m³/秒。

1.5台机组只有3台带病运行,2台不可运行。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水工建筑物及机电设备老化严重.

维修改造

73

丰台镇孙庄村,还乡河故道左岸

丰台扬水站--闸,洪闸1座,节制闸1座,分水闸2

木质闸板透水,且部分闸孔,无闸板和启闭机,已对无闸板闸孔进行了封堵

进水闸,和排水闸部分无闸板和启闭机。

维修改造

74

丰台镇西淮沽村西北,还乡新河左岸

西淮沽扬水站原900泵机组1台,6002台,设计流量3.60m³/

丧失灌排功能

丧失灌排功能

维修改造

75

后棘坨村西,还乡新河左岸

后棘坨扬水站,6002台套,设计流量1.6m³/秒。

损毁严重,现状流量0.8,只有一台机组带病运行.

.2台水泵带病运行,.变电设备功率不足,不能满足2台水泵同时启动。

维修改造

76

后棘坨村西,还乡新河左岸

后棘坨扬水站- 闸,洪闸1座,节制闸1座;站前闸1

木质闸板,透水

木质闸板,透水

维修改造

77

前棘坨村北,小新河右岸

前棘坨扬水站,9004台,设计流量8m³/

现状流量8m³/秒。

1.泵管老化锈蚀透水2.拦污栅断裂锈蚀严重。3.1号泵电流高,异响,2号泵故障需检修,4.高压开关故障失效,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水工建筑物及机电设备老化严重.

维修改造

78

前棘坨村北,小新河右岸

前棘坨扬水站--闸,洪闸1座;排闸1座;进水闸1座。

木质闸板,透水

木质闸板,透水,小新河水位高时,容易形成倒灌

维修改造

79

李茂村东北,还乡新河右岸

李茂扬水站,9003台套,设计流量6m³/

损毁严重,现状流量6

1泵房前池部分坍塌。2拦污栅锈蚀。3.机电设备及水工建筑物老化严重

维修改造

80

北埋珠村西,蓟运河左岸

北埋珠扬水站,9002台套,设计流量4m³/

损毁严重,现状流量4

1.2号泵异响需检修。2.机电设备及水工建筑物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维修改造

81

北埋珠村西,蓟运河左岸

北埋珠扬水站-闸,洪闸1座;节制闸1座;地下闸1座;

.洪闸闸板透水,胸墙破损2.节制闸,地下闸闸板腐蚀严重,透水。2.启闭梁倾斜无法正常启闭闸板

.洪闸闸板透水,胸墙破损2.节制闸,地下闸闸板腐蚀严重,透水。2.启闭梁倾斜无法正常启闭闸板

维修改造

82

还乡新河右岸,韩其村北

韩其泵站洪闸

损毁,丧失进排水功能

水闸翼墙坍塌,无闸板,无启闭机。

维修改造

83

南埋珠节制闸,南埋珠村南,蓟运河左岸

南埋珠节制闸

丧失排水功能,已吐吞

丧失排水功能,已吐吞

维修改造

84

北淮淀村北扬水站

扬水站

可运行

年久需更换

维修改造

85

北淮淀村南扬水站

扬水站

可运行

年久需更换

维修改造

86

南淮淀村扬水站

扬水站

可运行

年久需更换

维修改造

87

齐家沽

扬水站

可运行

设备老化

维修改造

88

杨花

扬水站

可运行

设备老化

维修改造

89

张子铺

扬水站

可运行

设备老化

维修改造

90

廉庄镇大于村

扬水站

带病运行

墙体开裂、设备老化、扇叶损坏、水槽漏水、机房渗水、

维修改造

91

廉庄镇高坨村

扬水站

带病运行

墙体开裂、设备老化、泵槽开裂漏水、

维修改造

92

廉庄镇高坨村

闸涵

带病运行

漏水、设备老化、止、放水闸破损老化

维修改造

93

廉庄镇大于村

闸涵

带病运行

漏水、设备老化、闸板缺失、

维修改造


(三)提升水灾害防御能力,保障防洪安全

“十四五”时期,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配合市局完成蓟运河、潮白新河、还乡新河等一级行洪河道的综合治理工程,着力补齐防洪短板,全面提高水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努力把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大力保障宁河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1 潮白新河宝宁交界-乐善橡胶坝治理工程

潮白新河宁河区境内河道长度为32km,现状存在堤防超高不足、断面标准不达标、部分堤顶无硬化路面、穿堤建筑物年久失修、过流能力不足等问题。规划按50年一遇标准、行洪流量3060m³/s治理,主要建设内容为两岸堤防加高加固53.7km;新改建建筑物31座;修建堤顶道路42.7km。(市属项目,宁河区配合完成)

2 蓟运河江洼口-刘庄段治理工程

蓟运河宁河区境内河道总长为58.6km,“十四五”时期,为解决宁河区境内蓟运河未治理段存在的堤防薄弱,堤顶宽度不足,抗御洪水能力较差等问题,规划对蓟运河江洼口-刘庄段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内容为左右堤防共25km堤防及沿线相关穿堤建筑物等。(市属项目,宁河区配合完成)

3 蓟运河宁河城区段治理工程

“十四五”时期,规划对蓟运河宁河城区段采取河道新扩挖、底泥清淤、两岸堤防加高加固以及相关涉河建筑物新建、重建或拆除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具体的治理方案可在可研阶段进一步优化论证。该工程为市“十四五”规划储备项目。(市属项目,宁河区配合完成)

4 还乡新河治理工程

还乡新河是蓟运河支流,境内长30km,目前仍有23.6km的堤防未达标。规划按防洪标准20年一遇、设计流量670~734m³/s进行达标治理,主要包括左堤津冀交界-岳秀庄、魏甸闸-津冀交界、右堤津冀交界-丰李路段、板张路-小茄段以及2处插花地段。(市属项目,宁河区配合完成)

5 宁河区水务局防汛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

宁河区水务局防汛物资储备库为区内唯一的综合性防汛物资储备库。主要存储防汛抢险物资、救生器材、小型抢险机具3大类防汛物资。经多年运行,防汛物资储备库不能满足防汛管理需求。现状库房低矮、容积有限,物资以集中存放为主,影响储备调运,部分防汛物资、机械设备不得已存放于院内,导致锈蚀严重;现有储备库仓储条件差,已陆续出现基础沉陷、墙体锈蚀、屋面变形等情况,同时保温、防潮、通风、防火、防霉变等条件无法保障。供电线路裸露老化、无消防救援设施,存放多为土工布、编织袋、木桩等易燃物,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管理调度存在问题,储备库无专门管理人员,物资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建设方面仍是空白,整体管理水平与集中统一管理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相距甚远。

防汛物资储备管理是我区防汛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每年汛前检查的重点,合理储备防汛物资是保障防汛抢险救灾的重要工作。为确保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万无一失,在充分利用防汛物资储备库原址基础上,重建防汛物资储备库是十分必要的。

为提高区内的防汛抢险应急处置能力,规划建设防汛物资仓库1处、总建筑面积3900㎡以及相关管理设备用房和部分配套设施等。

图4-4 宁河区水灾害防御重点工程位置示意图

(四)提高沥涝水排水能力,保障排水安全

“十四五”时期,以城镇化区域为相对独立单元,逐步改造排水设施,整体推进全区城镇排水体系建设。加快实施老旧管网设施更新提升,推进雨污分流系统治理,加大雨污串接混接搭接整治,加快雨水系统设施提标。推动国有扬水站更新改造,到2025年,全区规划新建及改造区域排水标准达到市政2~3年一遇;大部分农田排涝区域达到10年一遇标准。

1 宁河区(老城区)排水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宁河区政府要求,宁河区(老城区)排水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是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着力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符合宁河区排水规划的总体要求;对完善区域雨、污分流的排水现状,提高宁河区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排涝能力、缓解宁河老城区积水现象、减少下游河道、水体污染;对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区域形象和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宁河区(老城区)部分现状排水设施老旧,排水能力不足的现象,在充分利用现状排水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本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东扬雨水泵站,西扬雨水泵站。其中东扬雨水泵站设计流量13m³/s、西扬雨水泵站设计流量16.5m³/s;对本区域的合流制片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共包含7个片区共计1.24km2,计划改造合流制管道44km,并新建雨水管道61km。

2 东大营雨水泵站扩容工程

宁河区东大营泵站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承担着宁河老城区的排水任务,泵站控制面积为1.24km2。经多年运行,存在机电设备老化,年久失修等问题。

现阶段东大营雨水泵站的更新改造工程已列入《宁河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宁河区(老城区)排水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并取得立项批复,泵站的实施为尽快完善排水系统,有效缓解芦台城区汛期强降雨造成的积水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四五”时期规划对东大营雨水泵站进行拆除重建,设计排水规模为10.5m³/s,排水标准为市政2年一遇,单元内雨水经泵站提升后排入蓟运河。

3 宁河区区管灌排泵站工程

现状宁河区境内的区管泵站大部分建于上世纪70年代,经多年运行,建筑工程损坏,机电设备老化失修、配件缺失,安全运行保证率低下,已无法保证正常蓄排水的任务,对该区域内的农田除涝、灌溉及引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增加区内的灌溉和排水能力,规划“十四五”期间,新建西关引河灌排泵站、张老仁、岳庄和船沽泵站4座,更新改造设潮东泵站1座,涉及总流量为66m³/s,泵站设计功能为灌排双向,满足当地农田灌溉、农业生产和防洪排涝的安全需求。

4 宁河区国有镇管扬水站工程

宁河区共有55座农村国有镇管扬水站,大多数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历年抗御干旱、排除内涝、保证灌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多年的运行,多数泵站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损坏,特别是机电设备多属能耗高、效率低的淘汰产品,直接影响泵站安全运行。

目前,我区内仍有37座农村国有镇管扬水站尚未进行过更新改造,存在超期运行等情况,机组、电气设备和工程设施老化严重;不少机泵和电气设备均已属淘汰产品,隐患缺陷较多,效率不断下降,泵站能耗严重超标,故障频发;导致工程效益逐年降低,运行成本不断上涨,管理维修费用不断增长,不安全因素逐年增加,安全运行没有保证,严重影响当地农田灌溉、农业生产、农村增收和防洪排涝的安全。

根据轻重缓急,“十四五”期间,规划对影响程度较大,亟需治理的西关、小辛、纪庄、杨建北、北淮淀、张凤、大北、西淮沽、东白、屈庄和廉庄11座国有镇管扬水站实施更新改造,设计流量61.6m³/s。

(五)加强水务信息化建设,提升智慧化水平

宁河区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工程包括农村基层防汛预警建设项目和智慧水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2019年进行了基层预警项目建设,但部分软硬件设施未实施,影响基层预警平台功能无法全面实现,须依托智慧水务平台进一步建设完善。本项目的实施可高效整合现有水务信息资源,以供排水、防洪减灾、水环境为核心,提高水环境治理、应急处置、安全运行的综合管理能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天津市水务信息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水务改革发展、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水务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我区治水向“智慧水务”转变,为我区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管理、水环境治理、水工程管理等业务提供智能化管理、科学化决策、现代化管理的技术保障和支持,运用先进的传感测控、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等技术,构建涵盖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领域,供水、排水、污水、防汛、节水等管理合一的智慧水务综合体系平台。项目的实施有益于提升宁河水务智慧化管理水平,服务宁河水务发展。

1 建设原则

宁河区河湖水系灌溉、洪涝灾害、水利工程建设等治理程度和工程规模,由于建设时间不同,各河流的基础数据情况和监测设备情况不统一,需要综合考虑业务增生和技术迭代,全面规划,统筹建设。

1.1 全面规划、重点推进

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对河湖信息化的结构、层次、功能和标准进行统筹考虑和统一规划,避免盲目建设信息化系统,避免重复建设情况。

1.2 需求驱动、急用先建

紧密结合河(湖)长制,以满足实际需求,提升业务支撑能力为目的,建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信息技术应用服从于河湖事务和业务需求的科学发展模式。

1.3 统筹兼顾、资源共享

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最大程度发挥水务局优势,保障建设过程的灵活性,在设计、实施和运行全过程实现各层级的上下贯通和同层级的左右呼应,统一标准、统一基础数据、统一底图、统一身份认证。

1.4 建管并重、注重运维

加强建设项目的规范化,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和维护组织方式,强化日常管理,保障河湖信息系统建得成、用得好、可持续;确保网络、应用和数据安全。

1.5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推进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按照试点先行原则,有序推进宁河区整体智慧水务建设进程。

2 建设目标

聚焦“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水行政、水资产”五大水问题,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等新兴信息技术,综合大数据发展和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实施方案要求,构架感知网、水务数据资源中心、业务支撑平台、多级应用的水利信息融合管理体系,建立水信息实时感知、智能监控、高效科学业务管理、全民共享水服务的智慧河湖管理平台,推进宁河区水务管理智慧化水平。

3 总体框架

天津市宁河区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工程由智慧感知体系、基础环境设施、水务大脑、智慧决策应用以及规范标准,安全运维体系组成,具体总体框架如图4-5所示。

图4-5 宁河区智慧水务总体框架图

4 建设任务

结合全区水务发展实际,根据水务业务管理和智慧水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要求,做好与区应急局、区气象局信息共享以及市水务局水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对接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安全、实用”为原则,加强水安全信息化建设,构建涵盖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领域,供水、排水、污水、防汛、节水等管理合一的智慧水务综合体系平台,全面提高综合智能决策能力,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及人才培养,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

“十四五”期间,充分利用市水务局信息网规划建设,安全对接电子政务外网,有机整合水利信息化建设成果,结合水利灾害普查成果,运用5G、大数据、AI、智能芯片、高分遥感等技术,解决河道、水利工程和水利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短板问题,逐步建成一个集全面感知、数据共享和智能应用于一体的数字水利平台体系。宁河区智慧水务项目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水务监管感知体系建设、“水务云”基础设施应用、水务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水务业务应用支撑服务平台建设、以“水务一张图”为核心应用的水务业务信息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

(六)传承弘扬水文化,促进农文旅发展。

宁河区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民风朴实,生活闲适,具有浓厚的水文化底蕴。“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宁河区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建设精品水文化工程、提升水文化软实力为抓手,构建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以文化为内涵推动工程水利向环境水利、城市水利、文化水利的转变,构建“水清、地绿、天蓝、宁静”的水美画卷。

1 精品水文化工程

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战略,保护和提升七里海湿地,挖掘蓟运河、潮白新河、还乡新河沿岸的河道、闸站、桥梁(杨花桥、太平古桥、杨虎子桥等)、碑刻和漕运、渡口等水利工程设施遗存。建设蓟运河、潮白新河文化休闲城市滨水景观带、水利文化主题公园、运河文化博物馆、城区段游船码头通航等文化景观设施,集河道的功能性、景观性和生态性为一体,推动宁河区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突出蓟运河流域农文旅融合发展、潮白新河流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方向,依托“一海二河一阁”和打造的四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组团,推出多条水文化休闲精品路线:

七里海湿地水乡组团:以七里海文化博物馆、七里海钓蟹、葡萄采摘为特色的生态体验游,以俵口镇曾口河沿岸的于方舟故居、兴家民俗博物馆、重走方舟路红色体验为特色的红色文化游,新建杨虎子河闸水利文化遗址景观区等。

蓟运河休闲观光组团:主要依托以廉庄运河七村为核心,蓟运河文化博物馆为支撑的蓟运河国家农业公园,宁河镇杨泗等五村的稻画花海、水稻文化博物馆为核心的水稻文化产业园,以蓟运河特色为基底,打造“运河八景”(运河新韵、南苑古渡、宁河记忆、南岸文苑、江口渔歌、百舸竞流、稻香烟柳、白鹭沙洲);集河道的功能性、景观性和生态性为一体,依托老城区西扬、东扬雨水泵站等水利设施,新建相关能体现水利文化的博物馆和景观节点;深入挖掘古运煤河闸等历史遗存,建设煤河闸遗址公园、煤河博物馆等涉水文化设施,传承弘扬历史水文化。

潮白新河生态郊野组团:以潮白新河为轴,以齐心庄园、玄天古树、小芦农场、东棘坨古井为依托的文化休闲观光游。

天尊阁民俗文化组团:以天尊阁、木版年画博物馆等为支撑的丰台民俗文化风情区,构建以板桥盆罐村陶趣缘、还乡新河杨花桥、板桥镇太平古桥为核心的中国甑乡陶艺文化小镇。

通过精品水文化工程建设,营造“大水大绿大美”的生态环境,打造“芦台古韵”记忆游,尽力展现宁河区“湿地水乡”文化美景,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留住美好乡愁,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宁河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2 水文化软实力提升

建立水文化遗产数据库,并建设“网上水文化遗产展示馆”,挖掘蓟运河、潮白新河等河道的治水人物、碑记、涉水诗词歌赋、民谣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阐释河道文化的价值和时代精神。加强水文化宣传教育,提高民众水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开展对近现代治水理念、治水方略、治水措施、治水经验教训的研究与交流,提炼水文化内核,为水务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五、行业强监管主要任务

5.1 水资源监管

“十四五”期间,水资源管理主要任务是坚持节水优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强总量强度双控,强化水资源全过程监管,以标准约束用水行为,用制度严格用水管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牢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5.1.1全面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1)农业节水

结合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加快调整构建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推进传统灌区向水源多元化、输水管道化、节水高效化、用水精量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灌区升级改造。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济作物按照保本微利,粮食作物按照补偿运行维护费用的标准核定水价。建立精准补贴机制,对种粮用水户定额内用水予以适当补贴,推行定额外用水开征水资源费制度。建设节水示范工程,建设精细化高效节水示范区和简便实用示范区,以典型带动农业节水全面发展。

为推进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建立与区农业农村委沟通机制,完善实施高标准农田配套计量设施工程;通过积极争取市级以上资金,支持完善灌溉泵站计量设施配套工作;继续利用现有计量设施,并采取“以电折水”等计量方式,提升区内农业灌溉的用水计量条件。

(2)工业节水

坚持以水定产,促进工业产业布局和优化升级,制定严格的工业准入政策,推动节水型工业发展。建立高耗水企业负面清单,严禁新增高耗水工业项目,加开压减、淘汰高耗水行业产能。开展自来水厂生产工艺用水环节的技术改造,提高制水工艺的节水减排水平,实现供水环节节水。推行工业园区用水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实现不同行业间循环用水和一水多用。推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对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循环用水、串联用水、非常规水利用、“零排放”等节水技术。

(3)生活与服务业节水

加快高耗水服务业节水技术改造,对非人体接触用水强制实行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实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全面提高节水水平。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对漏损严重的管道实施更新改造,减少“跑、冒、滴、漏”等现象,实现供水过程节水。

5.1.2强化监控,维护河湖健康

(1)强化用水定额管理

加强用水定额在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计划用水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对于不符合天津市或行业用水定额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2)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

强化地下水禁采、限采管理。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禁止已核定的地下水超采区内工农业生产、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已批准开采的单位,除特殊情况外,严禁新增许可水量,严格执行区内取水许可总量管控;在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地下水用户一律禁采地下水;要将节水作为取水许可审批重点内容,没有节水措施和设施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切实压缩不合理的用水量。严格规范地表水、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管理。

(3)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应编制水资源用水报告或水资源论证;取用公共自来水的建筑用水,应办理临时取水指标,提高全区水资源论证率,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

(4)加强计划用水管理

积极贯彻上级节水制度,及时跟进完善《宁河区计划用水管理制度》。推广用水计量统计信息化举措,按季度完成用水计量统计工作,对重点用水监控户实行季报制度。强化对用水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特别是加大非生活用水户计划用水考核力度。对超计划用水情况,参照《天津市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收费征收管理规定》的规定加收水费。加强临水计划用水管理及节水“三同时”管理。通过计划用水管理绩效考核,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引导非生活用水户水量自查自检,及时发现管网漏损,实现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推行水平衡测试制度,对年实际用水量超过年计划用水量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非生活用水户应当开展水平衡测试并进行整改。

(5)加强控沉管理、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加强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工作,通过强化节水、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加大再生水利用、(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水源转换等措施,严控深层地下水开采,逐步完成水源转换机井和超采区地下水开采井封停、填。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和效果导向,综合施策、强力推进、全面整治、依法强制、全域控沉。采取“关、停、封、改、调、升”等措施,按照“迁、转、考、问”的方法,高标准落实问题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6)加强地下水管理

加强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实时监控地下水水位变化。配备专职人员加强日常巡查工作,保障自动监测设施正常运行。按照“应关尽关、关管并重、能管控可应急”的原则,着力推进超采区机井封停工作,对超采区机井进行封填或封存处置。现有生产井作为地下水监测井的,将转为专用监测井;根据需要,选择成井条件好,资料齐全的机井作为监测井,补充本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网。地下水集中供水厂及按照规定需要消防水源的用户,机井予以封存,作为应急备用水源。

(7)加强基坑疏干排水管理

继续强化对建设项目基坑疏干抽排地下水管理工作,严格基坑降水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全面实施计量管理,加强对基坑降水日常巡查力度,规范疏干抽排地下水水行为。依据《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针对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工程,开展建设项目深基坑降水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备案工作;建立健全区级基坑降水“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联合惩戒”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基坑降水计量管理系统,实现基坑排水量和回用水量实时在线监控。

(8)严格落实区域水资源论证及节水评价

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严格落实《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区域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要求。

5.1.3宣传教育,推进全民节水

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节水科普周”等宣传活动,推进节水护水志愿行动,推动节水进教材、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和爱护水的良好风尚。

5.2 河湖管理

5.2.1 健全河(湖)长制机制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规范,明确河(湖)长制工作标准、职责及各项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河(湖)长党政领导作用,健全河湖长制、河湖长示范等机制;严格落实考核制度,优化河(湖)长制考核办法,以水质指标为基础,实现量化考核、精准考核;切实加大问责力度,倒逼河(湖)长履职尽责;完善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护河治河,持续开展“榜样河长、示范河湖”创建工作,发挥好河(湖)长制社会监督员和志愿者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河湖管护的氛围。

5.2.2 完善河湖监管机制

完善河湖相关工作制度,包括会议制度、部门联动制度、信息报送与公开共享制度、督查督办制度、跨界河流“联席联巡联防联控”机制、考核办法、验收办法。

完善明察暗访监督检查机制、联防联控机制、考核与奖惩激励机制,建立专业巡查与社会监督联动机制,探索河湖网格化管理机制和河湖管护长效机制。

5.2.3 强化河湖管理保护

从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防洪除涝安全建设、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和加强执法监管等八个方面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实现河(湖)数字化管理要求,统筹全区涉水工作,推动水务一体化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在已完成的区管河湖蓝线划定和界桩设立工作基础上,加大巡查力度,确保岸线管理到位。巩固河湖“清四乱”工作成果,推动河道管理范围绿化工作。

5.3 供排水管理

5.3.1 供水管理

加强供水行业管理,实现城乡供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强化规划约束作用,促进供水合理布局,完善供水应急储备体系。加强和规范全区二次供水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保障二次供水安全。全面掌握我区村镇供水现状,查找薄弱环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要求,立足已有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作建设成果,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提升村镇供水水平,确保村镇饮用水质安全。

5.3.2 排水管理

健全排水监测体系,加强对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的运行监管,对主要入河排水口水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加强后期监管力度,利用政务一网通权力运行与监管绩效系统对全区洪水影响评价许可、排污口的设置或扩大许可、城市排水许可证核发等区政务服务中心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后期监管。

5.4 水务工程管理

5.4.1 水务工程建设管理

(1)加强政策落实与制度建设

贯彻执行国家和水利部及市有关部门出台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政策,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备案、质量终身责任制、质量与安全监督检查、质量检测、工程验收与质量评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等工作。健全本区水务建设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并完善监督工作标准化流程,明确监督工作组织形式、责任分工、流程环节、结果运用。进一步落实公示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全面公开企业信用信息和在建项目信息,提高信息公开的及时性。

(2)加强技术应用与力量支持

建立水务工程建设信用体系,全面实行信用监管。推进质量与安全监督检查信息化建设,使用质量安全监督移动工作平台,提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抓好质量监督宣传培训及质量提升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质量投诉举报信息平台,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对工程质量工作的监督。

5.4.2 水务工程运行管理

完善水工程维修养护规程,实行水工程精细化和网格化管理,闸站设施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堤防管理达标率达到80%以上,宜绿化河道的绿化率达到95%以上,全面开展水工程考核达标工作。

5.4.3 水务安全监管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和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考核评优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逐步推行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加强安全监督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监督检查,整治安全隐患。强化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强化建设工程中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与安全设施的投入使用验收,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和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5.5 水土保持管理

5.5.1 加强监管机制与制度建设

完善水土保持协调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资源开发等相关发展规划的水土保持协调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完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管护和公众参与办法,加强群众监督,实行公示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5.5.2 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1)加强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复核查处

根据国家和市级统一部署,采用信息化技术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疑似违法行为遥感监管结果的复核。

(2)加强事中事后跟踪检查

采取遥感监管、现场检查、书面检查、“互联网+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在建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实施情况跟踪检查,实现在建项目全覆盖。现场检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随机确定检查对象,每年现场抽查比例不低于10%。对有举报线索、不及时整改、水土保持监测不到位的项目组织专项跟踪检查。

(3)加强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监督管理

对自主验收备案项目,可采取无人机和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现场核查,对不符合规定程序或者不满足验收标准和条件的项目,应当依法依规进行查处或责令整改。

(4)实行水土保持信用监管

对参与本区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单位、施工单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根据情形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名单”或者“失信黑名单”,并在相关信用信息平台发布,对水土保持违法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和社会监督,促进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单位的自律管理。

5.5.3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管

结合宁河区水土保持特点,依法依规对全区重点治理区域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六、改革促发展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依法治水管水,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培育壮大水产业,持续推进“放管服”重点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创新引领、法制保障的水治理制度。

6.1 全面依法治水

6.1.1 完善执法体制与法规。深化涉水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涉水行政执法体制;推进政府涉水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强化地方政府区域内水安全保障工作职责;继续优化法律顾问制度,为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执法案件提供咨询论证、审核把关服务。

6.1.2 从严开始涉水行政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深入开展执法监督工作,组织开展供水、节水、排水、河湖等多领域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涉河“四乱”等问题,维护正常水事秩序。

6.1.3 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划成立水务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集中力量开展涉水职责范围内的行政检查、案件查处,全面统筹全区水务执法工作;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推行水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构建智能化水行政执法体系,提高执法效率与规范化水平。

6.2 水权水价改革

6.2.1 探索水权市场化改革。探索水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综合考虑区内水资源状况、人口发展规模、经济规模等要素,根据市局下达的城乡供水用水指标,实行区内用水总量控制。

6.2.2 推进水价调整机制。在科学核定城乡供水制水成本的基础上,要建立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城乡供水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将居民用水价格调整至不低于成本水平,非居民用水价格调整至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水平、补贴城镇环境用水成本、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费合理收费。进一步发挥再生水、淡化海水的价格优势,促进工业企业非常规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6.3 优化政务服务

6.3.1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推进“一制三化”改革,深化承诺审批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涉水审批事项整合优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承诺审批监管措施,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的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水务行业信用监管体系,推动供水、排水、水利建设市场等不同领域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构建行业监管和信用信息系统,依法依规严格落实信用分级标准、不良行为记录标准、红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监管措施。

6.3.2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推进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做好政务服务、办理建筑许可证、招标投标、获得用水、蓝天碧水净土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相关工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6.3.3 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专线中心、政民零距离、“互联网+督查”平台、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投诉处理和政策监督作用,利用大数据深入挖掘分析群众反映问题,提高热线处理能力和水务服务水平。

6.4 加强科技创新

6.4.1 加大科技成果转换推广。传统行业“嫁接”高新技术,助力水安全新发展。推进水专项重大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应用雨水径流污染和溢流污染收集控制、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污水处理厂增设雨季排放口等科研成果,加大城市面源水污染治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6.4.2 重点领域科技攻关。聚焦“十四五”时期水安全需求,围绕水资源节约利用、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安全调度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开展河湖健康评价体系、破除影响水安全的科技难题。

6.4.3 创新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研发与应用平台。以现有科研力量为基础,充分整合利用社会科研资源,重点攻关水安全技术瓶颈,实现水务科技成果重大突破。

七、“十四五”水务建设项目投资

7.1 投资匡算及资金筹措

7.1.1 投资匡算

宁河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共安排了“水资源配置及城乡供水、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防洪除涝减灾、智慧水务和管理、水文化建设”等5大方面、23个项目,工程匡算总投资108.96亿元,其中市级项目4个、投资31.68亿元,宁河区项目19个、总投资77.28亿元。

宁河区规划项目按投资体系具体划分为:水资源配置及城乡供水工程3个项目、投资15.04亿元,占总投资19.46%;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工程8个项目、投资50.45亿元,占总投资65.29%;防洪除涝减灾工程5个项目、投资11.07亿元,占总投资14.32%;智慧水务和管理1个项目、总投资0.12亿元,占总投资0.16%;水文化建设工程2个项目、投资0.60亿元,占总投资0.77%。

7.1.2 资金筹措

宁河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19个、总投资77.28亿元,按资金筹措计划,市级财政资金4.73亿元,占总投资的6%;区级自筹34.16亿元,占总投资的44%;社会融资38.39亿元,占总投资的50%。

具体工程项目及投资情况详见表7-1。

7.2 水务投融资保障措施

目前,我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资金缺口较大。“十四五”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务、可持续发展水务转变极为关键的时期,为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水务投融资保障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重点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力争有所突破。

7.2.1 抓好机遇,做好资金争取

做深、做实重大建设项目前期,依据重大水利工程名录,提前着手做好资金争取工作,有效促动我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超前谋划,多渠道、多层次做好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衔接,想方设法使符合中央投资政策的项目及早立项、开工、建设,千方百计争取更大的中央资金支持。

市、区两级水利建设基金、区级土地出让收益金和政府债券作为我区主要资金来源在水务工程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保证稳定的区级资金增长机制,积极争取提高资金的提取比例,同时按照国家近期相关政策,积极拓展资金的争取范围。

7.2.2 拓宽渠道,确保资金来源

建立灵活有效的融资机制,搭建融资能力强、市场化程度高的融资平台。积极向社会招商,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BOT(建设-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PPP等投融资方式,扩大社会资本融入的力度,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7.2.3 创新体制,形成良性发展

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突破投资瓶颈制约,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务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投入的主渠道,大力加强各级财政性资金投入;同时采取灵活有效融资方式,用市场的办法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表7-1 宁河区“十四五”水务工程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估算投资

(亿元)

资金筹措渠道

中央资金

市级资金

区级资金

社会资本

总计

 

77.28

0.00

4.73

34.16

38.39

水资源配置及城乡供水

 

15.04

 

4.30

5.34

5.40

1

宁河区地表水厂扩建工程

扩建宁河区地表水厂1座,生产规模5万吨/

1.04

 

 

1.04

 

2

未来科技城供水管道工程

规划将新开河水厂DN1200干管沿思源路延长线向东,沿津宁高速铺设17km至未来科技城。

1.10

 

 

 

1.10

3

宁河区农村老旧饮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

根据需要,对全区213镇、252个村村内管网进行更新改造,规划铺设管网总长度1603km

12.90

 

4.30

4.30

4.30

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工程

 

50.45

0.00

0.43

17.43

32.60

1

宁河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

扩建规模4t/d,污水处理规模将达到10t/d,满足城市污水处理有余量的要求,出水为天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的A标准,污水处理后排入蓟运河。

0.85

 

 

 

0.85

2

宁河区桥北污水处理厂北水南调工程

规划新建双排DN400mm压力管道下穿蓟运河河底、沿麒麟路西侧规划绿带以及滨河路北侧规划绿带敷设DN500mm压力管道接入桥南污水处理厂进场干管,管道总长度约3公里。

0.30

 

 

0.30

 

3

天津市宁河区(苗庄、板桥镇等相关街镇)地下水压采水源转换工程

145家企事业单位及畜牧养殖户(有取水许可证的)采取新建PE输水管线,将自来水引入用水户,实现水源转换,新建铺设输水管线64.86公里。

1.07

 

0.43

0.43

0.21

4

宁河区大杨河圈六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利提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产业融合与配套设施工程三大部分。其中: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和设施提升,涉及清淤扩挖、堤防加固、改造沿线穿堤建筑物等,本次治理河道长度为8.95k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1)对大杨河圈小王御史~大北涧沽村段河道进行清淤扩挖,长3.918km;(2)对大杨河圈左堤全段、右堤王前~船沽段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并修建堤顶道路,治理总长14.7km;(3)对芦台农场排水渠(宁河段)两侧堤埝进行加高加固,长1.45km;(4)新建大尹泵站1座;改造沿线穿堤建筑物28处。依据涝水分析成果,大杨河圈设计流量为22.5m3/s;(5)新建码头8座。

5.08

 

 

1

4.08

5

宁河七里海两山理论示范项目水系工程

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河道连通及治理、建筑物、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工程共3大类,具体内容为开挖土方116m3,开挖渠道7.17km,清淤渠道17.6km,打通局部卡口;按原规模更新改造泵站共2座,分别为四台泵站(4.8m3/s)、永力泵站(4.0m3/s),新建提升泵站2座(1.0m3/s),新建水闸10座;蓄水湖岸线生态护岸7.42km;主要干渠岸线修复9.9km;新建净水站1座,配套建设连通管,设置生态浮岛9处,曝气富氧装置5处等。

3.33

 

 

1.11

2.22

6

蓟运河宁河区(木头窝-麒麟桥)段生态治理工程

工程治理范围为木头窝村至麒麟桥段,河道总长14.8km。主要建设内容为:曹庄大桥~麒麟桥段右岸堤脚进行清淤,结合地形对现状岸坡进行生态改造并防护:曹庄大桥~芦台大桥段对左岸混凝土板护坡进行生态化改造并植草覆绿;芦台大桥~三八河路段对左岸亲水步道以上护坡进行植草覆绿:三八河路~麒麟桥段左岸堤脚进行清淤,结合地形对现状岸坡进行生态改造并防护;木头窝~曹庄大桥段对河道两岸植被梳理、增加水生植物种植以净化水质。木头窝-麒麟桥新建码头共7座。

2.34

 

 

1.80

0.54

7

宁河区水生态综合治理及开发利用方案

本项目涉水工程主要包括:水系连通工程、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水美乡村工程,具体为:水系连通11条二级河道、49条深渠、143座坑塘、47座泵站工程。水生态治理二级河渠、深渠村庄段54个点位。水美乡村54个沿河辐射村落。项目共分三阶段进行实施,十四五期间规划先期开展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工程建设如下:河渠工程:西关引河、卫星引河、曾口河等11条二级河道综合治理;泵站工程:新建区级泵站2座,迁址重建1座。更新改造3座;坑塘工程:清淤整治坑塘70个;闸涵工程(坑塘):新建坑塘蓄排控制工程70座;实施杨虎子河堤坝改造工程治理面积合计约3300㎡,修缮原有闸桥1座,面积约160 ㎡;水美乡村工程:丰台镇。

37.04

 

 

12.35

24.69

8

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工程

规划十四五时期,对区内93座存在问题的扬水站和涵闸等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恢复原水利设施的正常功能。

0.45

 

 

0.45

 

防洪除涝减灾

 

11.07

 

 

11.07

 

1

宁河区(老城区)排水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本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东扬雨水泵站,西扬雨水泵站。其中东扬雨水泵站设计流量13立方米/秒、西扬雨水泵站设计流量16.5立方米/秒;2、对本区域的合流制片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共包含7个片区共计1.24平方公里,计划改造合流制管道44公里,并新建雨水管道61公里。

4.21

 

 

4.21

 

2

东大营雨水泵站扩容工程

规划对宁河区东大营进行拆除重建,设计排水规模为10.5m³/s,排水标准为市政2年一遇。

0.63

 

 

0.63

 

3

宁河区区管灌排泵站工程

新建西关引河灌排泵站、张老仁、岳庄和船沽泵站4座,更新改造设潮东泵站1座,总流量为66m³/s

2.94

 

 

2.94

 

4

宁河区国有镇管扬水站更新改造工程

对区内西关、小辛、纪庄、杨建北、北淮淀、张凤、大北、西淮沽、东白、屈庄廉庄11座国有镇管扬水站实施更新改造,设计流量61.6m³/s

3.17

 

 

3.17

 

5

宁河区水务局防汛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

建设防汛物资仓库及配套设施

0.12

 

 

0.12

 

智慧水务和管理

 

0.12

 

 

0.12

0.00

1

宁河区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工程

主要包括水务监管感知体系建设;水务云基础设施应用;水务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水务业务应用支撑服务平台建设;以水务一张图为核心应用的水务业务信息应用平台建设等

0.12

 

 

0.12

 

水文化建设

 

0.60

 

 

0.20

0.40

1

精品水文化工程

保护和提升七里海湿地,蓟运河、潮白新河沿岸河道和闸站等水利工程设施遗存,建设蓟运河水利风景区等

0.55

 

 

0.15

0.40

2

水文化软实力提升

水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水文化宣教等

0.05

 

 

0.05

 

纳入《天津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宁河区配合项目表

1

潮白新河宝宁交界-乐善橡胶坝治理工程

26.5公里河道达标建设,堤防加高加固53.75公里及堤顶路面建设,31座穿堤建筑物治理等。

4.87

 

4.87

 

 

2

蓟运河江洼口-刘庄段治理工程

治理左堤江洼口至北埋珠段、北埋珠至北岳庄大桥段、大沙窝至刘庄段9公里,右堤江洼口段、洛波汀~西关段16公里堤防及沿线穿堤建筑物。

9.6

 

9.60

 

 

3

蓟运河宁河城区段治理工程

采取河道新扩挖、底泥清淤、两岸堤防加高加固及相关涉河建筑物新建、重建或拆除等措施综合治理,具体的治理方案在可研阶段进一步优化论证。

13.96

 

13.96

 

 

4

还乡新河治理工程

加高加固堤防23.6公里,穿堤建筑物改建等

3.25

 

3.25

 

 

 

合计

 

31.68

 

31.68

 

 

 

市区总计

 

108.96

0.00

36.41

34.16

38.39

八、规划保障措施

8.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

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和部门配合,落实工作责任,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等各种手段,形成合力,协同推进规划实施。

8.2 明确任务分工,协调部门配合

健全协商机制,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水务建设项目审批立项、投资安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征用以及水价改革等相关工作,加快推动规划的实施。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负其责,加强联动,协同推进,制定完善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合力。

8.3 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创新水务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水务建设信贷资金。健全制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务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务项目进行市场融资,推广水务项目收益和质押贷款等多种融资形式,逐步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体系。

8.4 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健全水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支持力度,调动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人才强水战略,建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政策制度、岗位设置、人员招聘、岗位培训、岗位管理、绩效考评、流程管理、劳动关系”等八个体系,搭建“人能展其才、岗能尽其责、事能管到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熟悉政策法规、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8.5 强化社会监督,促进公众参与

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提高水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建立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公众参与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价格听证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建立健全水污染等重涉水突发性事件的社会预警和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社会应对水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为水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