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芦台街道愉悦港湾社区建于2005年,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居民1862户、3452人。因受建成时间早、覆盖面积广等因素的影响,社区治理存在人手不足、群众参与不够等多个难题。为了提高治理质效,近年来,愉悦港湾社区持续探索治理“合伙人”机制,由党组织牵头,搭建共治舞台,“合伙人”唱戏,让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一、明确“合伙”路径,凝聚治理合力
社区结合实际,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调研走访等形式,征求多方意见,从才艺、资源、服务三个方面,确定了“合伙”路径,进一步凝聚了治理合力。一是才艺“合伙”。按照自荐、推荐的原则,社区广泛招募具有舞蹈、戏剧、绘画、编织、剪纸等方面才艺的志愿者作为社区才艺“合伙人”,定期组织公益性质的文艺汇演、绘画课堂、理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同时,社区每月1日举办“公益集市”,与才艺“合伙人”共同组织编织玩具、剪纸、绘画等产品的爱心义卖,所筹钱款用于反哺社区治理,既充分满足了“才艺”合伙人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的需要,又让社区变“输血”为“造血”,激活了整个社区的发展动力。二是资源“合伙”。社区充分发挥位于中心城区的地理位置优势,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不断整合公益慈善资源,邀请周边剪发、按摩、摄影、培训、家政等领域的商铺负责人成为资源“合伙人”,为积极参与治理的社区群众提供代金券、满减券、打折卡等福利。目前,资源“合伙人”已从最开始的几个变为10余个,受益人数达300余人,不仅提高了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也让商铺的人气更旺了,实现了双向互动、互利共赢。此外,社区还积极招募共建单位业务骨干成为资源“合伙人”,结合社区党员“双报道”“吹哨报到会”等工作机制,邀请专业人员为社区治理提供政策答疑、技术指导等方面资源的支持,助力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三是服务“合伙”。为进一步破解治理人手不足的难题,社区深入挖掘热心群众、新就业群体、离退休党员等资源,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以服务“合伙人”的身份,开展文明劝导、文化传播、美化环境、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现已开展100余场活动。同时,服务“合伙人”采用多对一、多对多的联系模式,把辖区困难群众、低保家庭、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留守儿童等50余名特殊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及时准确掌握其生活情况和健康情况,定期举办血压测量、义务剪头、反诈宣传等暖心活动,让居民从实际行动中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二、搭建“合伙”平台,拓展治理渠道
社区坚持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三个角度出发,搭建“合伙人”平台,进一步提高治理的精细化程度,让问题从产生到解决形成闭环。一是设立治理“项目库”。每月10日,“治理合伙人”队伍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下沉接待群众,广泛了解和收集群众所反映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将其纳入治理“项目库”,同时,明确每个项目的负责部门、办结时间等,并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派单”,工作人员“接单”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此举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收集问题的效率,延伸了治理触角。二是实行协商议事。社区坚持将议事端口前移,通过线上、线下双联动的形式,搭建多方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线上依托微信群、热线电话等形式,让社区群众围绕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助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与水平。线下充分发挥治理“合伙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家风长廊、家风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户外区域,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交流,让群众打开“话匣子”,引导大家对社区绿化、亮化、美化等治理项目的实施畅所欲言,提出想法看法。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广泛收集、充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召集区级职能部门、街道、物业公司、业委会、党员等社区治理“合伙人”,召开社区治理联席会议,联合化解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对现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当场进行处理并给予答复;对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问题,承诺限时办结并跟踪反馈,后续,“治理合伙人”还将进行督导检查,直至问题解决为止。
三、实行“合伙”奖励,激发治理动力
社区坚持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引导群众、调动群众加入治理“合伙人”队伍,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一是建立积分超市。从社区重点工作出发,将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矛盾调解等社区治理事务进行具体量化,把“合伙人”参与社区治理情况纳入积分管理,构建正向行为“加分”、反向行为“减分”的评分体系。同时,社区将自主“造血”所筹资金的一部分用于购买食盐、酱油、纸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并上架社区“积分超市”,每一种商品都标有明确的积分标签,凭借积分,“合伙人”可从积分超市兑换相应商品。二是发放积分“存折”。居民成为治理“合伙人”以后,可以领取积分“存折”。积分“存折”除了具有详细记录持有人的信息、总积分、兑换积分、剩余积分等功能以外,还可以让处于同一家庭的不同治理“合伙人”进行积分“转账”,这样,每个家庭成员剩余积分的“零头”便可累计和叠加,实现凑零取整,兑换更高价值的商品。积分“转账”模式将治理“合伙人”参与治理的行为,由个人延伸到了整个家庭,进一步营造了人人赛积分,户户比积分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社区已为300余名治理“合伙人”发放“积分存折”,“存折”总积分高达5000余分。三是评树先进典型。社区持续推动治理积分与精神奖励挂钩,一方面,每季度评选出排名靠前的治理“合伙人”,进入社区治理“光荣榜”,在推动群众晒积分、亮成绩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励先进、鼓舞士气;另一方面,治理“合伙人”的积分评定结果将作为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合伙人’”等先进典型的重要参考,进一步发挥了“积分制”的“指挥棒”作用,切实激励“合伙人”比学赶超、争当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