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宁河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年)的通知
各镇、街、园区,各委、办、局,各区直部门: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宁河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宁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10月26日
宁河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和《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要求,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落实天津市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制造业立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以产业链为抓手,集中攻坚先进金属材料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绿色食品、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动力电池4条产业链,全面实施“链长制”,进一步串联关键环节,补齐薄弱环节,强化优势环节,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布局、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为制造业强区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3年,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带动重点产业规模达到630亿元,形成产业链安全高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打造若干具有国家、京津冀、本市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链。其中先进金属材料制造产业建设全市钢铁制造加工产业发展高地;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建成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主题园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形成乡村振兴之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振兴集群;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建设国内一流智能化工厂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供应基地。
三、重点产业链
着眼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和整体竞争力,强化串链补链强链,做强具有本区特色的先进金属材料制造产业链,壮大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延长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培育一批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整体配套。
(一)先进金属材料制造产业链。依托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天津津德制钢有限公司、天津市震翔板带加工有限公司、天津市富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天津新华昌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天津荣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宝信铸造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发挥黑色金属冶炼、钢板带切割加工、高频焊管制造等领域优势,夯实金属制品加工、精密金属铸造等领域基础,通过装备大型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产品质量,以高品质特殊钢、绿色生态钢铁产品为转型方向,持续推进特殊钢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和本地相关企业壮大。2020年已实现产业规模398.8亿元,到2023年,先进金属材料制造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链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带动全产业链规模达到580亿元。
(二)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依托天津市长瑞通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天津华翔汽车金属零部件有限公司、科德汽车零部件(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华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天津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夯实内饰件、冲压件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基础,重点围绕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加速引进一级、二级配套商,构建“关键零部件-配套系统-整车”的汽车生产完整链条,打造汽车零部件主题园区。2020年已实现产业规模20.8亿元,到2023年,汽车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行业配套率不断提高。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应用场景和产业配套能力快速发展,产业链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3%以上,带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23亿元。
(三)绿色食品产业链。充分发挥“北方茅台”(芦台春)、“宁河小站稻”(宁河大米)、“天河黑猪”(宁河黑猪肉)等具有广泛认知度的宁河特色品牌优势,依托天津芦台春酿造有限公司、天津义聚永酿造有限公司、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等酒类龙头企业;天津丰盈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金芦米业有限公司、天津小站香米业有限公司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天津市原种猪场、天津市玉祥牧业有限公司等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天津三商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天伟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康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岳川食品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加快绿色食品技术研发步伐、扶持天津市齐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特色农业现代化基地,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产品,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发挥产学研协同机制,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链的全面提升。2020年已实现产业规模10.4亿元,到2023年,产业链中带动绿色食品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12亿元,重点农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对农户支出总额达到2.9亿元。
(四)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依托哈啰出行、金轮自行车、英利新能源等重点项目,以及博瑞特自行车(绿之行电动车)、洪贯自行车、百大科技(赛鸽电动车)等现有电动自行车重点企业,在新能源动力电池、自行车链条及其他关键机械配件领域深入挖掘发展潜力,重点推动电动两轮自行车、新能源电池等核心产品的研发,推进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落地和本地相关企业的提升壮大。2020年已实现产业规模6亿元,到2023年,产业链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以上,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2亿元。
四、重点任务
(一)做大做强优质企业。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库,聚焦4大产业链内综合实力强、创新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形成“一企一策”工作台账,强化“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速产业链资源垂直整合,培育产业链领航企业,打造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形成产业链优质企业梯次培育格局。坚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产供销一体,深入实施撮合对接活动,提升协作配套水平,畅通产业链循环。(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农业农村委、商务局、发改委、财政局、现代产业区、经济开发区、各街镇)
(二)着力打造主题园区。按照链式整合、园区支撑的原则,依托现代产业区地理位置优势和一汽大众整车项目聚集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优势,明确主导产业,设立准入标准,打造公共平台,强化产品认证、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等综合公共服务,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实现集约集聚发展。实施主题园区培育工程,着力打造高品质、高能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主题园区,成为新动能引育的沃土、园区建设的标杆。(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合作交流办、规划自然资源宁河分局、应急局、财政局、现代产业区、经济开发区)
(三)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着力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充分发挥未来科技城在全区创新格局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引育建设面向产业技术前沿的原始创新平台,打造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产业链“卡脖子”技术产业化突破。支持企业加大专利布局,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委、市场监管局、现代产业区、经济开发区、各街镇)
(四)加大高端人才引育力度。按照“突出重点、按需引进、优化结构、确保质量”的原则,紧扣产业链,构建人才链。每年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发展高新产业创新人才;大力引进符合重点产业导向的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切实提升引才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全力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培养和引进一批带动我区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绩效的企业家队伍、组织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加强以高级技工为重点,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技工人才队伍。落实相关人才政策,在随迁落户、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责任单位:区人才办、人社局、教育局、公安宁河分局、住建委、卫健委、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委、现代产业区、经济开发区、各街镇)
(五)强化招商项目支撑作用。围绕重点打造的4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招商计划,加速引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关联的配套项目,为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聚焦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瞄准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充分运用敲门招商、应用场景招商、载体平台招商等多种形式,加速产业链重点企业聚集,引进高端优质项目,构建形成梯次接续、动态推进的项目储备格局。紧紧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对接京冀两地规划,发挥宁河在优化空间、集聚人口、带动发展中的作用,承载京津冀转移的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主动承接“津城”“滨城”辐射带动,做好产业接链、补链、延链文章。(责任单位:区合作交流办、发改委、科技局、规划与自然资源宁河分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委、经济开发区、现代产业区、各街镇)
五、保障措施
(一)实施“链长制”。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区领导、一个工作专班”模式,由区长担任4条产业链的总链长,副区长担任链长,产业链重点园区载体单位和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链长,共同负责推进产业链各项工作。定期会商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精准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
(二)强化政策支持。统筹用好新动能引育政策和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政策,促进产业链和政策链相互支撑。坚持以用促业,推进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新材料首批次等新产品应用,拓展新技术新业态应用场景,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鼓励产业链优质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以标准化引领产业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财政局、现代产业区、经济开发区、各街镇)
(三)开展撮合对接。持续开展接链、护企、促需专项行动,市、区两级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撮合对接活动,嫁接各类资源要素,稳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微企业整体配套。强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建立工作台账,加强问题分析和跟踪服务,持续为企业解难纾困。(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委、商务局、科技局、现代产业区、经济开发区、各街镇)
(四)推进产业协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产业转移对接,合理支持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及服务推介企业对接等活动,促进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产业布局优化,构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生态。(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委、现代产业区、经济开发区、各街镇)
(五)开展统计监测。建立完善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项目统计监测目录,明晰产业边界,搭建产业链企业库,加强对龙头企业的监测分析,加强产业链经济运行相关数据分析和监测,及时掌握重大项目实施、技术创新进展、政策落实情况,完善实时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做好跟踪分析、监督检查、量化评估等。(责任单位:区统计局、工信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委、科技局、现代产业区、经济开发区、各街镇)
附件:宁河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重点任务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