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河区2024年关于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8日至22日,天津市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2024年7月12日,督察组向我区反馈了《天津市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宁河区督察报告》。宁河区委、区政府将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着“生态优先、重在保护、合理利用、永续发展”原则,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较好完成阶段性整改任务。督察组反馈我区的16个问题目前已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10个,其余6项问题正在有序推进。经区委、区政府审阅同意,具体整改报告内容如下:
一、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起落实督察整改政治责任
(一)坚持有力推动,扛起责任抓整改。宁河区将抓好问题整改作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检验,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政治责任,多次召开整改方案制定专题会议,明确整改方案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整改目标、整改措施、组织保障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先后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及区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后,于2024年9月9日印发《宁河区贯彻落实天津市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在环城10区中较早的完成整改方案的印发及网上公开工作。同时,定期调度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对重点整改任务及问题召开调度会重点推进,确保各牵头部门以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改成果。
(二)完善整改流程,健全销号机制。验收销号工作是督察整改的关键环节,直接反映我区整改工作成效。为此,我区对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要求及自身整改工作方案,制定了问题整改销号验收流程,建立健全清单化调度工作机制,督促整改责任单位要倒排工期、加快推进,确保整改任务落实落细,形成“明确举措—牵头实施—验收销号”工作闭环。目前已完成整改的10任务中已验收销号4项,并建立专项验收销号档案,其余6项处于公示阶段。
(三)紧盯突出问题整改,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督察工作指出我区三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其中针对非法捕捞红虫问题,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打击非法捕捞专题会议,成立宁河区“三无”船只治理及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区委政法委书记、副区长任总指挥,区农委、交通、水务、公安、镇街等多部门联动,组织联合执法24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900余人次,摸排“三无”船舶243艘,查扣“三无”船舶22艘,其中捕捞“红虫”船7艘。目前,非法捕捞红虫问题基本消除,为水质达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针对前田、北田小区生活污水工程推进乏力问题,区水务牵头于2024年2月完成污水管网、污水提升泵站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接入市政管网,纳入行业监管范围,现已通过有关三方的验收。针对煤炭压减问题,区发改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控煤方案、整改方案、月度监测预警机制,对超出进度目标的用煤企业进行约谈并予以全区通报,组织三方专家深入企业调研,督促企业做好控煤工作。同时,积极协调市发改委、联合特钢公司,由新天钢集团统筹控煤指标事宜,调整联合特钢公司2025年控煤指标。对督察组移交的3件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线索,我区积极推动整改,目前2项已完成整改,其中1项正在持续推动。针对我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线索已对责任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予以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处理5人。
二、紧盯重点任务,努力推动整改见成效
(一)扎实做好整改修复工作,着力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影响力。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作为政治首责,扎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区尤其是在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中成效显著,湿地水域覆盖面积增长50%,植被扩面增长3万亩,修复芦苇2.6万亩,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上升2.74,野生植物增加到162种。宁河区因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卓有成效,2024年10月,天津市宁河区和北京市、厦门市等9个城市获得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荣誉称号,并和德国柏林、法国巴黎、美国西雅图等城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宁河区喜获两张世界级“生态名片”。2024年11月29日,少军市长在京出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发言中指出:凭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宁河区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获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荣誉称号。2025年新年第一天,《中国环境报》专访天津宁河区委书记白凤祥,主题为《宁河区怎样在城市发展中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宁河区治理经验获得广泛推广。
(四)扭住重点任务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成果更进一步。一是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工作。作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点,我区推行调整种植结构和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等一系列污染治理任务举措,2024年试点流域内劣Ⅴ类水的点位比2023年减少4个,同比下降了50%;比2022年减少5个,下降了55.6%;6个点位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两个点位由2023年的Ⅴ类水改善为Ⅳ类水。二是加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建立双月排查机制,及时更新本辖区农村黑臭水体清单,扎实做好全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管理,现场指导造甲镇和苗庄镇人民政府编制农村黑臭水体验收材料。2条农村黑臭水体主体工程已治理完毕,完成年度任务。三是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节。组织4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部通过专家评审,所有地块土壤环境质量均符合规划用地要求,2024年度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2024年7月,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工作被生态环境部选为示范引领地区,区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在湖南举办的“全国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培训班”进行授课。2023年我区作为北方唯一受邀地区向全国31个省市、72家单位进行面源污染治理试点系统介绍和经验分享。我区面源试点优先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被生态环境部初步筛选为成效较好地区。
(五)持续深化危废监管,固体废物治理成绩喜报频传。 一是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加强我市2024年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的各项有关要求,对照往年工作经验,建立全年工作台账,谋划工作开展细节,紧密推动各项工作在各个时间节点准时提交,全区700余家产废单位填报产废信息及备案管理全部完成。分片区开展8次专项培训,覆盖全区17个街镇园区所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完成我区88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二是高标准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实施。开展多轮次“无废细胞”重点建设部门、建设项目的调研考察,进一步掌握各类“无废细胞”建设工作中固体废物的管理现状及重点工作,召开宁河区“无废细胞”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持续调度推进各类“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成功保障“十四五”期间的100个“无废细胞”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
2024年,宁河区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考核成绩位列全市前茅,达成22、23、24连续三年被市生态环境局评估为最高的A档次。提前一年完成各类别“无废细胞”100家的创建任务。
三、强化审批监管,严把项目准入
(一)吃透政策,严把项目准入关。从项目备案权限、产业政策、准入条件等角度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口,务实推进工作举措,对于国家命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切实加强源头防控,以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通过提前介入、联合预审、现场会办等方式及时提供咨询服务,主动将有关信息和要求告知项目单位和相关部门,将不可预见的隐患提前排除,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绿色和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刚性约束,严控总量排放。严格落实我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不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严格落实规划环评要求,将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作为建设项目环评的刚性约束;严格落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均依规实行倍量替代,无总量指标替代来源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严禁在工业园区外新建新增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工业项目。
下一步,宁河区将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抓好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建设宁河新篇章。
2025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