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全国森林防灭火工作视频会议精神
来源:天津市宁河区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4-03-04 15:30

(一)清醒认识当前森林草原防灭火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应急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期专门强调指出,要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突出和危化品、矿山等高危企业集中的县(市、区)要加强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广泛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传,增强基层干部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不断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指明了方法路径,明确了发力重点,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强总理多次研究部署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系统部署,要求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蔡奇等领导同志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都要抓好贯彻落实。

去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克服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进山入林人员大幅增长、部分地区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等不利影响,深入开展火源管控治理,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和救援能力建设,协同高效处置重大火情,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3年全国森林草原火灾起数、受害森林面积和因灾伤亡人数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的,火灾起数连续三年控制在三位数以下,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充分证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各地区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森林草原火灾是可防可控的,一定要坚定信心,做好工作。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近期西南等部分地区森林火灾一度多发,火情较往年来的更早、更集中、更猛烈。像贵州,2月中旬就遇到了极端高温、大风、少雨的天气,森林火灾呈多点散发、蔓延反弹之势,警示我们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灭火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从近期火灾情况看,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因素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更趋不利。最近两年高温、干旱、强风等异常天气频发。今年以来,我国华南、西南等高火险地区气温偏高,降水较往年偏少二到五成,预计3月中下旬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天干风大将显著升高火灾风险。与此同时,东北、西南等重点林区可燃物载量已经达到20年来峰值。去年的洪涝、近期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部分林木受损,进一步加剧了林区可燃物积累。这说明水火在一个时间区间内是有关系的。

二是部分地区野外火源管控力度不够。今年以来,卫星监测到西南地区的热点是去年同期的2.2倍,个别省份达到去年同期的3.3倍。现在还没有到雷击火等自然火灾的高发期,导致火情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事用火、祭祀用火、吸烟等人为因素。对此,火灾高发地区要深刻反思,切实加强防控责任措施落实到人,加强野外火源管控,其他地区要从中汲取教训。

三是森林草原火灾人民防线筑得不牢。防范遏制森林草原火灾关键要靠群防群治,这几年各地在火源管控上做了大量工作,全国范围内人为因素引发火灾的数量大幅下降,然而从火灾情况看,一些地区的群众防火意识依然不强,随意用火、侥幸用火的观念尚未根本改变,不安全用火行为很普遍,部分林牧区经营建设主体存在“预防有政府,打火靠国家”的惯性思维,把自己作为旁观者,导致森林防灭火质量受到影响。同时,部分地区基层防灭火力量薄弱,专业队伍建设不达标,视频监控、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坚决遏制森林草原火灾多发势头

一突出预防在“先”。要坚持把“防”摆在第一位,督促基层一线加强火源全方位、全过程管控,严格野外用火审批监管,严格落实林业和农事生产用火责任人和安全措施,严格检查野外民宿用火,坚决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高火险时段要加强巡查力度,预判可能出现极高火险时,要果断发布禁火令、封山令等管制命令。要深化隐患排查整治,结合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重要区域、重要设施、重要目标以及“五周五缘”持续开展可燃物清理,要深入研究可燃物特点,采取人工清理、计划烧除、影响改造等综合治理办法,将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要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各地要综合采取各种传统和新型手段,确保防火宣传教育到户到人。各级宣传部门要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升公众防火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让人人都绷紧防火这根弦,主动参与群防群治。要严厉打击野外违规用火,加大火案查处力度,常态化开展以案说法,以案示警,真正起到警示震慑作用。

二强化发现在“早”。大火灾起于小火情,只有早发现才能早处置,把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强化研判预警,在季、月、周会商研判的基础上,加强气象、火险短临预警,把风险区域和火灾类型研究透、预测准,提前向相关地区和部门发出预警,跟进落实应急响应措施;要强化巡护监测,综合运用地面巡护、卫星监测、视频监控、舆情监测、飞机和无人机巡护等手段,要不断提高火情监测覆盖率、识别准确率,发现疑似火情要迅速检查,及时反馈。发生小火后首先要快速预警,为有效应对处置,阻止火情扩大创造条件,不得迟报瞒报。

三做到处置在“小”。要做到打早、打小、打了,一旦发生火情,要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抓住早期处置的最佳窗口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力争小火重兵,一次奏效;要提前做好应急准备,着眼最复杂、最困难的局面,优化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确保满足实战要求。要按照一线快速投入、二线快速到达、三线快速增援的要求,统筹部署力量队伍和装备物资,确保“小火灭得快、大火灭得了”。要完善早期处置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林草部门早期救的责任。要加强火灾早期处置培训,配备必要的装备,力争将火灾消灭在萌芽阶段。要优化现场组织指挥,发生火灾后要按照预案迅速组织扑救,严格落实专业指挥刚性要求,科学统筹各方力量,提高火灾扑救全过程的效率。对重要敏感火灾或预判容易失控的火灾要及时介入、及早响应、提级指挥。要重视舆情正面引导,切实加强舆情监测,做好两手应对。一方面,要准确发布灾情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社会及时了解真实情况,避免不实舆情传播,滋生负面炒作。另一方面,对造谣生事的舆情要快查快办,严厉打击,以正视听。

四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两次“3.30”重大森林火灾事故的谆谆告诫,切实把“安全第一”贯穿防灭火工作的全过程,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到实处。要把确保人员和重要目标安全放在最高位置,科学制定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方案,一旦人民群众受到威胁,响应要迅速,排查要细致,转移要果断,要第一时间将涉险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对于重要目标保护要制定兜底措施,提前设置多重保护防线;要把科学救援、防止盲目蛮干作为“铁”的纪律,严格落实“三先四不打”,扑火指挥“十个严禁”,扑火安全“十个必须”;要认真组织现场侦查和火情研判,严守安全规程,绝不能蛮干冒进,绝不能违背科学,绝不能以身涉险。要严格落实全过程现场管控,对飞机、车辆、大型装备要统一指挥调度使用,严防发生人员、飞行、车辆安全事故。

(三)坚持眼睛向下狠抓落实,着力夯实森林草原防火基层基础

一要压实防灭火责任。责任措施能否落实落地,是对各地各相关部门工作态度、能力以及党风政风的实践检验,要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执行林长制,推动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高位推动、研究部署,还要抓好督促落实、跟踪问效,关键环节、真实情况要做到心里有数。要落实“三管三必须”,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和有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消除模糊地带、责任盲区,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要提高基层火灾治理水平。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文件正式出台后,要结合防灭火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国家森防指在6个省份开展了基层乡镇防灭火工作试点建设,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试点乡镇规范化管理工作经验,推动整合护林员、网格员、综治员、灾害信息员等新生力量,不断完善综合执法手段,积极推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加快提升基层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

三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要加大森林草原防灭火规划实施力度,科学有序实施监测预警、边境火防控、“林电共安”攻坚、以水灭火能力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加强阻隔带、防火道、停机坪、蓄水池等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关于加强地方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快编制本地建设方案,规范队伍“建、管、用、养、训”,特别是深化国家队和地方队联防联训联战。加快大数据应用、大平台建设,加强新特、轻便、大型、智能装备配备,强化特种装备应用,提升极端条件、复杂地形的实战能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