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硬件配套。以未来科技城为载体,创新“政府+高校+企业”运营模式,吸纳新华科技园、民航大学等优势资源,成立低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速办公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并设立总规模4亿元的“中航大基金”,形成“设施+资金”的服务保障体系。
二是强化企业招引。编制《低空经济产业及空间概念规划》,围绕飞手培育、维修保障等方面,绘制低空经济全链条“招商图谱”;同时,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等方案举措,推出企业开办、用地审批等8方面惠企政策,开通亲人就医、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切实提升企业入驻、项目落地吸引力。
三是丰富应用场景。聚焦旅游、应急、医疗等“低空+”场景,举办天津市首届无人机创新应用大会、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发布暨对接交流活动等10余场大型活动,累计吸引千余家企业代表来宁交流研讨。推动园区与华夏幸福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加速推动多跨应用场景建设。目前,15个场景已经在低空植保、低空巡检、低空物流三大领域投入使用,其中低空物流已形成9条常态化配送航线,累计飞行600余次、配送快递7000余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