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水涛涛,沃野平川,生态秀美的宁河区正涌动着蓬勃生机。公园里鸟语花香浸润心田,村庄间绿荫叠翠错落有致,河面上碧波荡漾映照着云影天光,道路旁干净整洁延伸向远方,更有市民们谦和有礼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这点点滴滴,无不彰显着沁人心脾的文明新风,让朵朵文明之花在宁河大地热烈绽放,芬芳四溢。
近年来,宁河区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将文明城区创建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走深走实。如今的宁河,正朝着“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幸福新图景,阔步前行、聚力跃升。
环境提质 共建宜居家园
文明创建,环境是最鲜明的底色。宁河区聚焦城市治理难题,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推进城市管理提质升级,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通过集中攻坚,12万平方米违章建筑应声拆除,216条背街小巷完成焕新改造,5万余个城市公共设施得到增设修补,4万余个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规范施划,17个主题公园与口袋公园相继落成——曾经坑洼泥泞的小巷,如今平坦整洁、通行无阻;往昔“雨天一脚泥”的窘境,早已化作居民脚下的顺畅舒心。“以前下雨,小巷子根本没法走,全是泥水。现在背街小巷全翻修了一遍,出行真方便啊!”团结道旁的大爷一句由衷感慨,道出了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紧盯问题短板,宁河区从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处破题攻坚,以“啃硬骨头”的劲头,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行动,持续对楼道堆物、非法小广告、不文明交通行为等开展专项整治。公安、城管、街道等多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通过错峰执法、网格巡查等一系列举措,破解楼道堆物、占道经营等治理“顽疾”,不仅让城市“面子”愈发靓丽,更让民生“里子”实至名归。
环境的宜居底色,离不开生态之美。依托七里海湿地这一独特的生态瑰宝,宁河区将“创文”与生态修复统筹融合,创新性探索“生态+”发展新路径,生态基底不断夯实。PM2.5浓度从2020年的53μg/m³下降到2024年的35μg/m³,空气质量常年稳居全市前列,地表水水质全部达到V类标准,更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等重量级称号,让生态与文明在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生机与温情。
以人为本 提升幸福指数
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系于增进民生福祉这一根本。宁河区用一项项掷地有声的民生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触摸到创建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4万平方米的多功能市民中心,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市民活动“一站式”串联,群众办事少了辗转奔波的劳顿,多了从容舒心的便捷;大型商业综合体吾悦广场的到来,让市民购物休闲的选择愈发丰富多样;贯通城区南北的麒麟桥提前14个月建成通车,让市民出行之路更加畅通。“现在出门有公园,购物有商场,办事有大厅,生活越过越方便舒心。”一位宁河市民的话语,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幸福心声。
公共服务的品质在宁河持续跃升,温暖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医疗方面,区医院新住院楼、感染楼加速提升改造,区中医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并投入使用,硬件设施的提质与服务能力的增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安心的医疗服务。教育方面,芦台第一小学路南校区投入使用,英华实验学校、天津市实验小学宁河学校等优质资源从引进到落地,不仅扩充了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更让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社区治理接地气的妙招,换来市民齐刷刷的点赞。“多亏社区工作者牵线搭台,邻里纠纷平了,楼道里乱停的电动车清了,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金华路社区居民的话语里满是笑意。该社区巧思搭建“解铃小院”“金华议事角”等治理平台,把邻里街坊的操心事摆到明处,让群众当“评判员”来评议、打分,100余起楼道堆物、路灯不亮等大小矛盾,就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坦诚交流中就地化解,居民们的点赞声不绝于耳。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治理模式,社区与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社群共治”的良好局面。
以文化人 厚植文明根基
城市文明,既要靠整洁靓丽的环境提亮颜值,更需凭底蕴深厚的文化涵养气质。宁河区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纽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培育文明新风尚。近年来,先后涌现出“全国诚信之星”金万昆、“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李秋萍等49位国家级、市级标兵模范,以及53位“中国好人”“天津好人”。他们用凡人善举汇聚成强大的榜样力量,持续引领着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在宁河大地流淌蔓延。
文化惠民提质增效,充盈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一批高质量示范场所应运而生,成为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结合“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系列活动,精心培育“文明实践夜精彩”等特色品牌,让群众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乐享生活、陶冶情操。创新推出音乐思政课、“理润宁河知信行”等基层宣讲品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理论春风化雨、入脑入心。
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奏响融合发展动人乐章。“重走方舟路”传承红色基因,芦台春酒窖飘香文化自信,百年芦台大集升腾起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烟火气……30多个文旅点升级亮相,联动举办马拉松、音乐节、香蟹节等特色活动100余场,累计接待游客750万人次、收入超5亿元,文旅产业占GDP比重突破2%,擦亮了“宁河米仓 美食天堂”名片。“农文体商学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让城市文化品位节节攀升。
全民参与 凝聚文明力量
文明城区的创建,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热情参与和无私奉献。在宁河,志愿精神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城市肌理,蔚然成风。目前,全区共有志愿服务组织12家,志愿服务队伍614支,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10万人,平均每4个宁河人里就有1名志愿者,他们用行动诠释责任,用善意点亮文明,成为创建路上最动人的光。天津市唯一的生态保护类志愿服务组织——七里海生态保护志愿者联合会,更让志愿服务与生态环保紧紧相依,为城市文明的画卷,添上了一笔鲜活的生态绿。
在宁河的街头巷尾、社区乡村,“红马甲”的身影温暖着每个角落。文明劝导时,他们是耐心的指引者;环境清扫时,他们是默默的美容师;宣传教育时,他们是热情的传播者,用千万次俯身、无数回讲解,把公益担当写进日常。近年来,常态化开展“双周志愿集中服务日”“弯腰行动”“护海行动”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600余场次,37万余人次的参与,让文明新风如涟漪般扩散。当“志愿红”的热忱与“生态蓝”的澄澈交相辉映,便成了宁河最亮丽的风景线。
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宁河区的文明创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温度与活力,群众对创文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支持度逐年上升,满意度提升至95%。如今,文明创建早已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拾起杂物的自然、人车礼让的和谐、邻里相助的热忱……这些融入日常的文明瞬间,正汇聚起共创共建共享的磅礴力量。
创建文明城区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宁河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植于心、实践于行,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不断丰富文明城市内涵,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让文明之花在宁河大地常开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