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智能监测体系升级。建立“三位一体”智能监测系统,整合智能摄像头、声纹识别设备及卫星跟踪器,实现候鸟种类、数量及迁徙路径的实时追踪。依托全市首个“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部署90余套物联网设备,结合核心区45平方公里巡护无人机网络,形成全天候自动化巡护体系。
二是生态修复扩容提质。实施系统性湿地修复工程,新建三级水体系统使水域面积扩大50%,域内建设的400平方米漂浮鸟岛,划分游禽、涉禽、蛙类、鱼类四大生境模块,与配套建成的20亩水生陆生植物园形成完整生物链生态系统。
三是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整合组建七里海湿地管理委员会,统筹公安、水务、生态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控体系,制定分区管控与巡查执法规范,通过资金整合与责任全覆盖,推动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联合科研机构开展候鸟环志研究,累计记录候鸟迁徙数据超100万条,为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