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11,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镇街动态

廉庄镇:“五色党建”描绘乡村振兴“炫彩画卷”

来源:  宁河组工 发布时间: 2023-12-22 09:57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2023年,廉庄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提升党组织治理水平与效能,创新性探索“堡垒之红,生态之绿,产业之金,文化之古,人才之蓝”五色党建,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着力绘就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炫彩画卷”,引领乡村向美而生、向上成长、一路生花,焕发新“颜”值。

渲染“红色”主色,高质量赋能党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一是落实制度建设。从“点、线、面”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织网+扎根”行动,落实网格化治理,打造“5分钟红色服务圈”,其中大于村网格被宁河区网格化管理中心评为年度“特色网格”,“枫桥经验”被赋予新内涵;积极探索“12+18”的打分考核管理模式,在公共安全、环境卫生、农业农村等十八个板块进行月度评分汇总排名,规范各村考核管理流程。二是落实学习教育。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镇党政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讲党课为契机让党的最新政策理论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根据不同党员特点,采取“上门学”、“田间学”、“集中学”等多形式,确保全镇党员学习知识“不掉队”、“不落后”,西朱村党支部通过“入户送学+志愿服务”模式,组建村干部促学志愿小组上门与老党员互促互学,打造党员学习交流课堂,确保党员干部学出成效。三是抓牢为民服务。始终坚持“将百姓的事放在心尖上”,督促各村补足自来水改造、天然气安装、太阳能路灯更换等基础设施短板,杨拨村老年日照中心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现实所求;西岳村开展村民免费义诊活动,“便民”与“惠民”双效提升,将义诊开到了村民家门口。

点缀“绿色”秀色,着力靓化生态,助力乡村“焕新颜”

一是着力巩固国家卫生镇成果。坚持“干”、“管”、“查”三结合严格对照市区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廉庄村依托“三专一督”工作法,凭借定时广播、网络包保、日常巡查、强化宣传等方式开展环境卫生的常态化清洁与精细化清理,压实保洁员责任制,集中整治荒坑地片填埋后种植树木,实现“变废为宝”,让人居环境的变“靓”。二是激发村民治理乡村新动力。菜园村创新村规民约“积分制”,深入探索乡村治理环境新模式,引导村民保护环境主人翁意识,激发村民建设美丽乡村动力;孟庄村、高坨村采用村内广播、电子屏、发放明白纸、活动宣讲等形式,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任千户村增加了绿化带、花坛等公共绿化设施并在草坪绿地设置“保护环境提示牌”。三是探索河长制治理新模式。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河流生态新格局,各村全面推进清理坑塘沟渠治理行动,镇域内16个村均纳入河长制管理,朝阳村及时调动机械、人工彻底清理建筑垃圾并投入资金填补沟壑堤岸,同时维修了沟渠闸,采取“双保洁”管理制度努力让“河长制”变成“河长治”,守护好一河碧水,挖掘河长制治理新密码。

提升“金色”亮色,产业集聚融合发展,汇聚起金色资源

一是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于怀品蟹会、“千户稻大米”等让游客探索“舌尖上的美食”,私人菜园、民宿体验让游客感受“诗人田园生活”,孟庄集市、水果采摘让游客体会“不一样的风景”,因地制宜着力挖掘各村优势特色以提高村集体收入,让农民富起来。二是让沉睡资源“活起来”。将到期土地对外招标,盘活闲置房屋打造成高级民宿、在闲置土地上引入物流中心、垂钓园桃园进行发包等,各村不断探寻新思路,让沉睡资源活起来,后米厂村不仅通过发包激活了土地资源,同时通过完善种植配套设施,为承包户提供上水排涝等服务,提高了土地单价,承包价从1500元/亩提高到1600元/亩。三是让农文旅发展“动起来”。木头窝村积极盘活生态资源及闲置民房,孕育麦田木栈道、露营烧烤等精品项目,开展“春季桃花节”、“夏季西瓜节”、“秋季美食节”等活动,打造“一院一景”的特色民宿11家,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村庄金字招牌。

突出“古色”特色,引领文化新风尚,弘扬“暖色乡风”

一是提升村民“主人翁”意识。廉庄镇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与村规民约,全流程确保村务公开落细落实,通过拓展内容、确保时效、规范形式三方面夯实治理根基,各村严格按照“六步决策法”推动工作,坚持“三治”相结合,扩展善治效能,有力促进了村庄和谐稳定。二是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能量”。为确保党的声音传遍乡村,各村通过“文明实践+”模式,整合村内文化资源禀赋与各年龄段人群需求,岳道口村实践站依托本村忠孝文化,以“一老一小”为目标导向,同乡村游有机结合组织开展“文化研学”“家风家训课堂”等活动,被相关市级公众报道1次、区级公众报道7次。三是补足基础设施“小短板”。各村着力补齐村内基础设施短板,助推乡风文明“再提速”,李花毛村将水泥地篮球场扩建为18×32米足篮一体网箱式球场,开发出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运动场,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李花毛村足篮争霸赛”,让村民能在闲暇之余有场地丰富实践活动。

提升“蓝色”亮色,赋能人才发展,培育“蓝色智群”

一是“一肩挑”发挥“领头羊”动力。各村“一肩挑”带头,实施“百村创业”工程,倾力盘活村内民房、鱼塘、空地等闲置资源,充分带动村民参与村庄发展,于怀村带头引领村民以家庭农场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种植水稻,创新了“稻蟹混养”模式,着力提升了村集体收入。二是乡村CEO绽放“市场化”光彩。随着乡村产业步入新赛道,亟需让农村职业经理人“领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木头窝村率先引进“乡村CEO”,在挖掘盘活资源、追寻文化底色、创新文旅业态等方面提供了“新智慧”,木头窝村本年度依托节日活动共接待游客2.2万人,村内旅游收入70余万元。三是选调生增加“专业化”能量。选调生到村任职锻炼,新生力量与村庄双向提升。前米厂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入村锻炼选调生走街入户,深挖村庄芦苇文化充实丰富芦苇文化展馆,既为选调生提供基层锻炼机会,又发挥其专业水平为村庄赋能。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