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是以经过加热的金属在竹木纸等媒材上以不同温度产生的焦痕作画。古代称烙画为“火针刺绣”、“烫画”、“烙花”或“火笔画”等,是一种珍稀的民间艺术。
一、烙笔
原始的烙画是用磨尖的金属棒在火焰中烧红后在竹木上烫烙字画,现代用电作热源的电烙铁。
二、烙画的媒材
凡是金属烙笔在高温下能使某种材料留下焦色印记的材料就可以成为烙画的媒材,但是要使烙画有较好的效果,所选取的媒材就得符合如下要求:
(一)媒材的表面应平整细腻。
(二)媒材的表面应白净无杂色。
(三)媒材有一定的厚度以防烫烙深焦色时被烙穿。有一些媒材可以直接使用,如厚质的宣纸,白净平整的板材等等。
三、烙画制作
烙画创作以烙铁为笔,创作者需要把握火候、控制力道,描绘出线条的深浅、粗细,使画面不仅表现出中国画的技法,还要体现丰富的层次与色调。作画之前,先设计一个小稿 ,立意在先。进入烙画程序后,第一步,根据小稿烙出初图,即围绕整体构想“ 排兵布阵 ”烙出全图的大致面貌。第二步,继续深入。着重刻画重点部位,强化、突出其在画面中主体效果。弱化、虚化次要部位。第三步,整体完成,修改完善。在每一过程中,既有汉族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有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在运用工具上,大小烙铁并举,以大烙铁为主,小烙铁为辅,审时度势掌控好“四度”(即烙铁的温度、运行的速度、把握的力度、转折的角度)的火候。画作经反复修改定型后题款、盖章、装画框。
芦台民间烙画自形成以来,在几百年的发展演化中,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 芦台民间烙画主要是用来写意生活,装点家居,具有美化性特征。
(2)芦台民间烙画从画法技巧上,清新亮丽,构思巧妙,具有民间美术上的艺术性特征。
(3)芦台民间烙画主要以历史人物、动物、山水、花卉等吉祥富贵题材为主,其中充满了深刻的寓意,是宁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现实表现手法,所以具有寓意性特征。
(4)芦台民间烙画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具有广泛性特征。
(5)芦台民间烙画是描绘宁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方式,突出地反映了宁河当地的乡土人情,民风习俗,所以具有民俗化特征。
(6)芦台民间烙画是宁河独有的民间美术,具有独特性特征。
(7)芦台民间烙画既符合农村的审美观,又符合文人墨客的审美观,具有雅俗共赏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