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兴 郭景兴,号守桥翁,1928年2月生,宁河县苗庄镇江石沽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台湾“艺文交流”画报社名誉社长,台湾中华艺术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海峡两岸名家展评审团”委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员(文博专业)。 幼年从伯父澄斋学习书法、篆刻。书法始攻颜,兼学欧、柳、苏、黄。1949年结识北京名书法家吕廷立,又攻研魏碑,经多年研究,形成个人风格,其书风以唐楷为基础,入北魏气势架构,后宗赵之谦,气势浓厚,豪放舒展,放而有度,神韵活现,遒劲于流动之中。治印五十余载,操刀如笔,视石若纸,袭秦篆之风,采汉印之长,印风端庄稳健,潇洒奔放,寓高雅清秀于方寸之中。自1981年起,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从事书法、印石六十年,经常参加书法篆刻展、赛,并多次获奖。1997年参加中国文联主办的“首届书法艺术节”,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1998年11月参加“东京中、日、韩国际书画联展”;1999年5月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主办“郭景兴书法赈灾义卖展”,10月在北京举办“郭景兴书法、篆刻展”。 书法作品深得国内外喜爱。全国 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抗日战争纪念馆、台儿庄纪念馆、陈胜吴广纪念馆、大葆台西汉博物馆,财政部、 |
![]() 郭景兴(左一)与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左二)在一起 |
国家税务总局等国家重要部门,全国人大、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美、日、泰、英、法、南韩及港、澳、台地区的知名人士,如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日本社会党委员长井多贺子、日本参议员田英夫、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林佑一、亚洲银行行长千野等等都收藏有他的书法或石印作品。 | |
| |
画家李津 李津,1958年生于天津,小时候在芦台姥姥家长大.至今能说一口标准的芦台话。他是中国最杰出的青年画家之一,被美术界称为最有灵性的天才式艺术家。现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是,学术委员会委员。李津的画,取材于“普通人的普通活法”,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绘,反映了亲情之间的微妙情趣。他对素描的理解涵盖于中国水墨画的技法之中,并将当代表现色彩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找到了一条有着独特风格的当代艺术的发展道路。 冯骥才评价他的画时说:“李津的作品总是理想主义的回归于昔日的田园;至于他那种在东方的乡土的文化驱壳中变异的现代形象,应是一种深层的富于哲学启示的精神象征和文化象征。 |
![]() |
| |
画家武艺 武艺,祖籍宁河县西棘坨村,1966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杰出的青年画家,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他的画作因情任性,很有自行其道的意味。不论是国画中的人物、山水、工笔或写意,还是油画里的人物与静物,都给人不拘成法、无拘无束、重情绪、重表意的感觉。把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理念和技巧综合起来,灵活运用,天然自成。评论家评他的作品是“现代逸品”。 |
![]() |
| |
话剧表演艺术家张瞳 |
![]() |
| |
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 |
![]() |
| |
书画家李仲耘 李仲耘(1918—1999),书法家,画家,书法宗师陈半丁入室弟子和主要传人。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先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总美术师。为许多重要故事片、戏剧片、大型纪录片书写片头、担任美术设计;参与创作了国画《山河壮丽》、《万水千山总是情》等国家珍品。生前曾是全国第三、四届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中国书画研究院顾问。 |
![]() |
| |
王彦萍 王彦萍,祖籍宁河县丰台镇,1956年生于北京,教授,是中国当今女画家中的佼佼者。 王彦萍从小受家庭熏陶,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17岁就在《北京文艺》发表美术作品。中央美院毕业后,多次在国内和新加坡、英国、德国、荷兰、瑞典、法国等国家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获奖。2000年她作为中国惟一的女画家代表,出席了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五十个国家参加的画展,受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及夫人的接见,组织者和专家对她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彦萍的画,最初多取材于云南少数民族,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向刻画都市个人生活场景。她笔下的人物与 |
![]() |
环境十分和谐,空间处理与人物造型既自由、又真切具体,同时富有梦幻性。作品“迟涩、朴拙而奇幻,是其基本的、稳定的风格因素”。权威美术评论家朗绍君说:“王彦萍是一位善于用色彩诉说心灵的画家”,“作品充满对生命的热爱,洋溢着热烈的希望与渴求,又倾诉着人生维艰的痛苦体验。”近几年,她的作品受到国内外艺术界更多的关注,尤其赢的了欧洲观众的赞美和喜爱,这与她以细腻的笔调、强烈的色彩刻画个人生活体验、感性地呈现出女性心理世界的丰富和奇异有绝大的关系。评论家说,王彦萍的成功之处在于:“以女性艺术家的细腻执著和率真,发掘了当代人的内在丰富性。” | |
| |
炎黄子孙心声的艺术倾诉 苏本一 苏本一(原名苏庆瑞)1926年1月3日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自幼喜爱书画艺术,芦台第三初级小学校长童乐是他的启蒙老师。升入芦台一中后,受到校长杜心耕和美术老师李玉甫的教导和重视,受其影响,书画艺术提高很快。初步掌握了水粉、水彩、油画静物写生等技法,并开始发表作品,被当时报刊誉为“小画家”。学校举办的美术作品展,他个人的作品几乎占了80%;他的寝室四壁也布满了各式各样的习作;家乡各大商号的橱窗、名家的客厅,几乎都有他的字与画。1941年他首次在天津举办了个人画展。家乡严谨的德育、美育为他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苏本一创作的国画作品曾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向海内外作过详细的报道,不少作品被美、日、新、韩、荷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人士所收藏。现任北京中山书画院成员。从1998年起,被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聘为教授,并被香港世界著名艺术家联合会聘为名誉会长。 其事迹分别载入《中国出版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词典》、《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家词典》以及《世界名人录》。 |
![]() |
艺术界
来源: 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4-01-18 09:35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