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北涧沽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不断发挥河长作用,从“河长上岗,河道变样”到“全民参与,人人护河”,大北涧沽镇32条河道、沟渠、7处坑塘,在全员的爱河、护河下,展现了村庄水系的最美“颜值”。
这条长约300米的沟渠是大北涧沽镇立新村的环村河。这两天,天气持续降温,村里的保洁员赶在水面结冰前,对水面上的浮萍进行了打捞,看着眼前这清澈的一汪碧水,让人心情十分地舒畅。立新村“一肩挑”王怀进告诉记者,别看现在这条河道挺干净,曾经这里可是全镇河道治理中的“老大难”。
“原来咱们百姓认识不到位,咱们管理也不到位,扔的垃圾袋、漂浮物有的是,今天你刚打扫完了, 明天早上来又不少了。”大北涧沽镇立新村村级河长 王怀进说。
除了意识落后和管理不到位,这条沟渠面临的困境还有很多,由于地处宁河与芦台经济开发区交汇处,水面归属于大北涧沽镇管理,沟渠的一侧岸边归属于芦台经济开发区负责,周围企业众多,而沟渠对面就是一处垃圾回收站,除了防止企业排放污水,一遇大风天气,村里更是头疼,漫天垃圾飘入沟中,落在岸边。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村里找准“病因”,开始一一对症“下药”。
“咱们首先先给河清理干净了,教育好自己的老百姓,通过两委班子跟着芦台农场村的一个书记,还有他们的承包户沟通,(建)围墙控制了。挡上点,第一省着他们损失,也省着咱们再捡了。”大北涧沽镇立新村村级河长王怀进说。
通过“根治”和长效保护,曾经的村庄“污点”,正被打造成村庄亮点。而这样的亮点,在大北涧沽镇的各个村庄随处可见。这里是辛庄子村的唯一一条沟渠,2015年之前,它有着所有沟渠的“通病”,一滩“死水”,岸边全是生活垃圾,户厕改造前污水也排放里面。一到夏天,满是蚊蝇,周边村民苦不堪言。
“沟渠倒得垃圾特多,苍蝇、蚊子特多,人都绕着走,人都不乐意前住。”大北涧沽镇辛庄子村村民 李宝仁说。
通过清淤和日常管护,沟渠的基本卫生算是保持住了,村民们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李宝仁就加入其中成为了护河的一员。后来,村里在沟渠边铺设了自来水管道,通过自来水以及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再生水”流入沟渠中,让原本的“死水”循环起来,重焕生机。
“天天早晚溜达的,上岁数的,年轻的,学生们都上这跑步来。”大北涧沽镇辛庄子村村民李宝仁说。
如今,大北涧沽镇的河道、沟渠已逐渐由黑变清,成为了村庄一道风景,这离不开各级河长和村民们自愿护河、爱河的努力。从今年10月份起,大北涧沽镇开展“冲刺四季度 打好翻身仗”整治攻坚战行动。目前,共清理整治河道、沟渠32条、坑塘7处,清理垃圾208吨,出动299人次,机械53台次。
“下一步,各部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同时各单位各尽其责,担负起治水责任,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各类治水问题,扎实推进关于水环境相关工作,确保落到实处、无反弹。”大北涧沽镇镇级河长王军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