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11,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专栏 > 创建文明城区

背起“行囊” 为困境孩子点亮“爱的心灯” 记宁河区“爱心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

来源:  文明新宁河 发布时间: 2024-11-20 09:34

2024年1月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精神,落实中国妇女十三大目标任务,推动解决基层困境家庭关爱工作难题,在市妇联的指导下,宁河区妇联启动实施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家庭成长计划·爱暖万家”公益行动。迅速组建了一支28人的“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对100名低保、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单亲困难母亲子女进行结对帮扶。志愿队的队员来自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妇女代表、巾帼志愿者等爱心人士。

一、了解需求,做孩子的知心妈妈

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队员们从第一次入户“认亲”开始,把每一户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认真安排每次入户的时间、内容、预期目标,把握沟通的每一个细节,以一颗平常心看待每件事、每个人,分析孩子们的每句话。通过走访,填写《知情同意书》、《我的微心愿卡》,记录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每个孩子的基本特点,坚持从更宽阔的视角,以小处见大、行大爱而无形,用补充性关爱、精准性关爱、常态化关爱为这些孩子和家庭送去暖心服务。

注重细节,因人而异。先了解到孩子家长工作时间和孩子们上学时间,队员们利用节假日、“八小时以外”与孩子和家长“错峰”见面,保证履约。队员们认真观察孩子们的“小洁癖”,在交流中保持适当“距离”以示尊重。在知道孩子们兴趣广泛后,队员们“恶补”动漫、编程、人体工程等知识,方便与孩子们沟通。5岁的困境孩子小雅(化名),穿的衣服大多是村里好心人送的,当队员王杰得知她特别喜欢裙子后,第一时间为她购买,孩子开心地喊“王杰妈妈”。

统筹安排,组团帮扶。相邻街镇的志愿队员们,自行结组,共同帮扶。比如芦台街道和桥北街道,孩子们上学时间不统一、监管和护理的地点分散,活动生活圈涉及芦台、桥北两个街道,涵盖建新村、曹庄村、颐品学院、永兴社区、光明、曙光、大陈社区、运河家园等多个社区,考虑到每个帮扶家庭和孩子的情况,两个街镇的志愿队员组成一个小组,累计行动达50余次。

二、助力成长,做孩子的成长园丁

讲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队员们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扣好他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仅讲王二小、张嘎、小萝卜头等小英雄的模范故事,还讲于方舟、于敏、金万昆等宁河区英雄模范的故事,在孩子心中扎下爱党爱国、珍惜现在美好生活、中华复兴有我的种子。队员李建明还搜集素材撰写了《传承红色精神,培养强国复兴接班人》讲稿,讲述《红岩》人物、雷锋、金万昆等先进事迹,由区妇联录制成红色教育视频课程,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播放,引导孩子和家长强化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期接班人的政治责任。

教手工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有手工特长的队员带着剪刀、纸张和折纸玩具,教给孩子剪纸方法、陪伴孩子进行涂色游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构图技巧;有体育特长的队员带上沙包、跳绳、足球,和孩子一起运动;有歌唱特长的队员,与孩子们一起唱K,录制歌曲视频。队员们给孩子们的家庭带去了笑声,带去了温暖和希望,孩子们的脸上增加了欢快的笑容。

送励志礼物,鼓励成人成才。队员们自费为孩子们精心准备各类小礼物,开学之际,购买学习用具、书籍、时令水果等,有的队员还自己制作写有寄语的葵花摆件,希望孩子们阳光向上、勇往直前,像葵花一样茁壮成长,将来为强国复兴贡献力量;教师节,队员送上自己钩织的心形餐垫,培养孩子们有一颗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的爱心;暑假,队员们又送上足球,带动孩子们强壮身体,到大自然中去锻炼成长。此外,队员们还邀请居住地社工和志愿者协助捐赠各类书籍200余本,送到了孩子们家中。

三、挖掘潜力,做孩子走上社会的垫脚石

鼓励孩子参加志愿服务。运河家园单亲家庭董佳成智力欠佳,但兴趣广泛、喜欢交流,了解到他的志愿服务心愿,积极鼓励、赞赏、陪伴他的善念善举,他和小伙伴一起多次在学校、渠梁市集参与区里的活动,以实际行动成为宁河稻米的“代言人”。队员李秋萍将结对孩子带进“秋萍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日常活动中,捡拾河道垃圾,栽种树苗,为大美宁河建设出汗出力,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家爱国情怀。

为孩子就业“铺路搭桥”。队员霍立娥了解到一名孩子即将中学毕业,家长对孩子就业和自立的担忧,几次找到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了解对困难儿童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政策,向职能部门登记备案孩子们的情况,并向家长积极介绍政策信息,排解心中忧苦,畅通了社会渠道,缓解了家长的心结。

用亲情为孩子取直人生路。有一名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初二女孩,因自己是单亲家庭,母亲又是聋哑人,随着年龄增长,自卑感越来越强,导致成绩极速下滑,并自暴自弃,开始浓妆艳抹,结交不良的社会朋友。队长艾云惠看到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抽出大量的时间,用一件件小礼物、一个个温暖的拥抱、一次次亲密的交谈等方式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终于在10月底传来喜讯,女孩的成绩回到了原有水平,并且待人礼貌,穿着朴素,还能够帮助母亲分担家务。

宁河区“爱暖万家”项目,按时间要求即将结束,但是队员们与孩子们之间建立起的爱,永远不会消失。此项目为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怎样处理孩子成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后续更好地开展关爱服务、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打开了思路,提供了方法。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