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河区造甲城镇,一场以文化人、以制固本的移风易俗实践正改变着城乡的精神风貌。航御花园社区用“新风诊所”短视频讲身边事,冯台村以十年刚性标准坚守“平价宴席”,大王台村靠“夜摊村务”把服务融入烟火气。这些接地气的举措,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在航御花园社区,一场观念变革正依托小小的手机屏幕悄然推进。针对居民秉持的婚丧简办是“没面子”这一陈旧观念,社区开创性地打造了“新风诊所”短视频宣传品牌,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居民们深刻认识到陈规陋习的危害,逐渐转变观念。视频中,社区工作人员化身“新风医生”,将陈规陋习比作“社会疾病”,采用“精准点穴—生活叙事—隐喻转化”三步法进行开方诊治。
“我们专门瞄准彩礼攀比等具体问题,用方言情景剧再现身边真实案例,引发居民共情,最后通过‘望闻问切’诊断陋习开出‘文明药方’,将抽象政策转化为可知可感的故事,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观念。”造甲城镇航御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说。
如今,社区工作人员从“政策执行者”转变为“故事讲述者”,短视频里的方言情景剧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社区居民的婚丧观念正在逐步转变,文明办事的自觉性显著提高。
“这种方式把政策讲成了故事,大家听得进去,也愿意听。现在我们也明白了,日子过得好不好,不在排场大不大,而在心里暖不暖。”造甲城镇航御花园社区居民说。
同样,在造甲城镇冯台村,不少家庭因婚丧宴席大操大办而背负“人情债”。为破除陋习,村两委与红白理事会以永辉庄园为试点,构建“平价宴席”体系,坚持“红事600元/桌、白事300元/桌”的刚性标准长达十年,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更营造了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规定初期,面对宴席“便宜没好货”的质疑,村里与庄园通过“本地食材研发+小份拼盘+打包倡导”组合拳,成功保障品质、控制成本。现在,村民的“面子观”已成功转向“文明体面”与“勤俭持家”,“光盘行动”成为自觉,文明新风在村内落地生根。
“同时,我们村内还配套常态化宣讲、定制酒水合作及免费外菜加工服务等措施,形成了可持续的‘平价宴席’模式。目前,我们村红白事每桌花费从1200元以上降至600元以内,平均桌数也减少近半,切实减轻了村民负担。”造甲城镇冯台村党总支副书记说。
为有效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造甲城镇大王台村则创新推出“夜摊村务”模式。针对村子大、村民早出晚归难集中的情况,村干部利用晚上时间,在村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地灵活设摊,将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文化服务与为民代办融入乡村烟火日常。
“夜摊村务”模式不是生硬说教,而是通过“场景化渗透”与“服务化牵引”相结合,将文明理念融入评剧、书画、灯谜等活动;遇到有大操大办苗头的家庭,当场疏导劝解;村民有殡葬咨询等需求,也能及时得到“解忧”服务。如今,移风易俗在大王台村从“政府推”变为村民“自然选”,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新风在夜色灯火中悄然融入民心。
“晚上遛个弯的功夫,就能了解政策、办成事,还能看节目。村干部跟我们像拉家常一样把大道理讲明白了,现在大家都觉得大操大办确实没必要,浪费钱不说还累人。”造甲城镇大王台村居民说。
从“新风诊所”的故事化人,到“平价宴席”的规范约束,再到“夜摊村务”的温情服务,造甲城镇通过观念引导、行为规范和治理融合的多重创新,为家庭卸下“人情债”负担,实现了文明程度与基层治理效能同步提升。未来,造甲城镇将持续深化既有品牌、拓展实践路径、健全长效机制,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的文明力量。
宁河造甲城镇的实践,让人看到移风易俗并非硬性“破旧”,而是温情“立新”。从故事化宣讲到“平价宴席”的坚守,再到“夜摊村务”的融入,方法不同,内核一致:以群众听得懂、愿参与的方式,让文明新风悄然扎根。这告诉我们,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贴近生活、唤醒共鸣,让改变发自内心,融入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