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出台背景依据是什么?
为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部署,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
在天津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下,2021年1月,经宁河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宁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宁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正式启动。2025年2月18日,《宁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实施。
二、《宁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宁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由规划文本、图集两部分构成。规划文本主要包括规划定位与战略、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乡村振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综合交通体系、集约节约与国土综合整治、近期建设重点与行动计划等共16章60余节。图集包括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等30余张。
三、“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抓手,“三区三线”划定情况如何?
“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的底线底盘,在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上,做到现状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划定耕地保护目标68.36万亩,在此基础上,将优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1.1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共计174.17平方千米。在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上,宁河区按不超过2020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的1.61倍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四、《宁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未来发展定位是什么?
宁河区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京津冀“飞地”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市重要湿地生态涵养区、天津东北部绿色产业融合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美丽城区。
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四大空间战略:
一是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转化战略。
三产融合,提升绿色经济的价值链条。围绕七里海湿地,在生态保护红线外打造生态经济圈,推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依托市域轨道、七里海大道及滨玉线,引导绿色经济资源向周边及蓟运河沿线延伸,拓展新经济增长点。
二是产业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依托特色产业,推动镇区发展。促进乡村田园产业融合。在天津宁河现代产业区、天津潘庄工业区、天津宁河经济开发区已有食品加工相关项目基础上,升级农牧业以及食品加工产业,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
三是依托“飞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
围绕京津合作示范区推进京津“飞地”协同发展。重点以天津宁河现代产业园区、一汽大众华北生产基地对接京津合作示范区,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围绕芦台农场开展津冀“飞地”协同发展。以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北产业园区对接河北省芦台经济开发区,建成津冀两地激发新动能、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四是区域交通协同战略。
坚持空间优化、交通先行。重点提升宁河区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依托北京-天津-滨海的京津高科技廊道和滨海-河北唐山的津冀沿海廊道,快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争取环渤海城际铁路在宁河城区设站,京滨城际联络线在未来科技城设站,融入区域国家高铁网。以市域轨道串联宁河城区与未来科技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津城核心区方向的联系。
五、《宁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的空间格局是什么?
规划衔接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构建“一海一城、两区两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海”即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城”即未来科技城,落实天津市四级城镇体系中特色功能组团建设要求。
“两区”即宁河主城品质提升区、“飞地”协同发展示范区,落实天津市四级城镇体系中区域性节点城市建设要求,推进京津、津冀“飞地”协同发展。
“两带”即蓟运河生态轴带、潮白新河生态轴带,加快打造蓟运河流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潮白新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带。
六、《宁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如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规划构建“一核两区、两翼多点”的农业空间结构布局。推动传统农业大区向一流农业强区转变。
“一核”:智慧农业发展核心,以天津市宁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打造节水型农业产业,围绕预制菜等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农业标杆。
“两区”:稻蟹一体化发展区、文化生态旅游区。以水稻种植为基础,推动稻蟹立体种植,在俵口镇、大北涧沽镇、廉庄镇、东棘坨镇形成稻蟹一体化发展区。
“两翼”:南北精品蔬菜种植两翼。发挥潘庄镇食用菌种植、岳龙镇辣椒及红薯、板桥镇西红柿等现状农业种植优势,打造宁河区南北精品蔬菜种植两翼。
“多点”:种业、畜牧、水产、田园综合体、农产品加工多节点,形成一村一品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
加快实施乡村建设。
以镇带村、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将宁河区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中心带动类、改善提升类、引导整合类5类进行差异化发展引导,推进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统筹推进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房整治、道路整治、公共空间景观提升、绿化美化、环境卫生”五个层面不断提升村庄建筑风貌、道路系统、景观绿化、环境卫生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
七、《宁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如何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屏障?
突出宁河区湿地资源优势,统筹水资源、林地资源等各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贯彻落实“两山”理念,依托生态资源,积极探索产业绿色转型。打造“一区、四带、多节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一区”指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贝壳堤、牡蛎礁构成的珍稀古海岸遗迹和湿地自然环境;“四带”指龙凤河-永定新河生态带、潮白新河生态带、蓟运河生态带、还乡新河生态带;“多节点”指片林、湿地、公园等生态节点,主要强化对林地、湿地、城市绿地以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