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11,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宁河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宁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1-12-20 08:00

区三届人大一次

会议文件(九)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2月12日在天津市宁河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天津市宁河区   惠  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宁河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本届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通力支持下,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绿色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四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正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节能降耗完成目标任务。

——我们坚持抓产业、增后劲,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实体产业创新提质。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28项,“雏鹰”“瞪羚”等企业达到299家,“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零突破”,6家单位获市科技进步奖。新天钢、玖龙纸业加快升级,汽车产业从无到有,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业态规模持续扩大,风电、光伏项目累计获批1626兆瓦,实体经济税收贡献率超80%。协同发展全面提速。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系统布局,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整体推进,民航大学新校区一期主体完工,津宁市域郊铁路获批,津汉公路改建竣工,累计引进京冀实体项目99个、总投资达163亿元。重点改革深化提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财税体制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园区全部“政企分置”,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国有资本实现公司化、市场化运作。营商环境优化提级。“政务一网通”“项目网格长”等机制全面落实,企业开办当日办结,5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拿地即开工”模式助力制造业项目8天内完成审批,诚信建设排名全市前列,“海河英才”落户超5000人。

——我们坚持抓环境、优生态,绿色发展呈现崭新面貌

举全区之力推进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投入政府资金超百亿元,“十大工程”完成7项,流转土地水面12.4万亩,核心区实现全封闭管理,潘庄、北淮淀生态移民安置房主体完工,在全国率先编制发布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为湿地保护修复提供了“宁河经验”。举全区之力推进防治污。认定“绿色工厂”6家,“散乱污”企业、“园区围城”问题动态清零,建成区68处黑臭水体全部“销号”,河湖“四乱”治理基本完成,11万户居民实现清洁取暖,北疆引热、地表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工程接续完工,PM2.5浓度较2016年下降36%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垃圾不落地”全面推广。举全区之力推进全域绿化。坚持栽绿、补绿、插绿多措并举,完成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两期工程,实施村庄四旁绿化38万株,五年累计造林19万亩,“三季花香、四季见绿”成为常态。

——我们坚持抓协调、促联动,城乡发展实现多点突破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撤镇设街”顺利完成,城市发展迈入历史新阶段。改造32万平方米棚户区、6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10条主干道路和6个片区实现“雨污分流”,三八河路沿线拆违率先“破冰”,老城区“旧貌换新颜”。开发253万平方米住宅小区,建成智慧平安社区38个,1035座基站助力城区5G信号全覆盖。市民中心主体封顶,吾悦广场开业运营,城市承载能力、消费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深化。全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认定,高标准农田达到49万亩,生猪养殖规模居全市前列,稻渔混养面积占全市比重近四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突破2500家。改造农村危房3245户,建成“四好农村路”504公里,公交客车实现“村村通”。宁河、廉庄、板桥三镇获评国家卫生镇,建成京津冀规模最大的农村负压厕所系统,“美丽村庄”创建全覆盖,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我们坚持抓治理、惠民生,共享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民生福祉优先保障。75%以上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五年实施民心工程159项,新增就业5.9万人,75个老年人日照中心投入使用,基层文化中心、退役军人“一中心两站”和医保异地结算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全市第一。全区86个困难村全部达到“三美四全五均等”标准,帮助甘肃榆中、西藏贡觉提前脱贫“摘帽”,连续两年获评“甘肃省帮扶先进集体”,消费扶贫经验成为全国典型。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建幼儿园31所,区实验学校、芦台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中高考成绩屡创新高。区中医院主体封顶,建成苗庄卫生院、120急救中心和城市检测基地。在全市率先完成体育设施“五个一”工程,全民健身中心、气膜游泳馆市场化运营,社会足球场建设排名全市第一。风险防范有力有序建成综治、网格、矛调等基层治理“十中心”和“信访超市”,“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十无”创建走在全市前列,连续5年进京“零非访”,连续6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粮食安全区长责任制考核连续两年获评优秀。

各位代表,这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接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增强。这五年,我们强力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巡视审计发现问题,坚决肃清黄兴国、罗福来流毒,消除张伟恶劣影响,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事氛围日益浓厚。这五年,我们高标准做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系列活动,圆满完成“七五”普法、“七人普”任务,获得“三农普”“四经普”等全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141次。这五年,我们系统做好各条战线工作,物价、人防、治超、残疾人、红十字、知识产权、市场监管等工作全面加强,网信、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兵役、气象、海关、通信、全域科普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2020年以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区之力迎战新冠肺炎疫情,医务工作者白衣披甲、冲锋在前,党员干部群众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先后打赢了群防群控、对外驰援、复工复产、接驳隔离、疫苗接种等战役,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战双赢”。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区人民、社会各界的团结奉献和拼搏创新,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全力支持和有效监督。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信任和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群众团体、驻区单位、武警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时期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领导一切”这条生命线,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和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必须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并重,持之以恒提升发展质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践行为人民发展、与人民共享、由人民检验;必须掌握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既要有“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的耐心和恒心,也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和闯劲,以创新务实、担当作为的优良作风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业集聚效应不突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补兼容不到位,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有限;民营经济实力偏弱,消费潜力未充分释放,资源资产利用效率不高,国企改革仍需纵深推进;统筹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压力较大,七里海湿地永续保护发展任重道远;党员干部系统观念不强,站在全市、全区高度谋划工作有欠缺,创新求变、争先创优的主动性、紧迫感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到位,决不辜负广大宁河人民的殷切期待。

二、今后五年工作展望

各位代表,当前我区正处于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关键的攻坚克难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和“两个确立”重大论断,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从战略高度对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了方向、任务和要求;区第三次党代会,擘画了宁河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全面对标区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打基础、利长远,凝心聚力谋发展、惠民生,未来五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财政收入翻一番,牢牢把握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坚决执行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实体经济为根本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实施“一一二二”工作举措,努力实现“换道超车”,争当全市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河。

着眼于区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三个确保”目标和“一海一城、两区两带”任务举措,今后五年要奋力做好以下工作:

——全力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好“一城”文章,围绕未来科技城千亿规模产业园区发展目标,依托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加速聚集科创资源,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倾力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高品质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形成若干百亿规模产业集群;联动深化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工业园区“升级版”。协力共建“飞地”协同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京津合作示范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北起步区,实现发展共赢、载体共建、设施共通、环保共治、资源共享,创造区域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宁河样本”。

——全力构建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体系。围绕低碳宁河、美丽宁河目标,扎实推进绿色转型、绿色崛起,在全市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钢铁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率先达峰。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改善率好于全市平均水平。继续擦亮“一海”生态名片,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十大工程”全面完工,建立国内首版湿地“绿色系数”评价考核体系,打造“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的“宁河模式”。

——全力构建均衡协调的城乡发展体系。加快建设“一河两岸”宁河主城品质提升区,推进经济开发区、芦台老城区和桥北新区融合发展,完成国家卫生区、全市文明城区创建,基本建成兼具芦台老镇味道、桥北新区高端品质的中等现代化城市。加快打造蓟运河流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潮白新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带,实施乡村振兴“12345”工程,做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叫响七里海生态农业、宁河民宿2个品牌,打造3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镇,做优做强4大农业板块和5大特色种业,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在城乡一体发展、联动建设中展现“宁河面貌”。

——全力构建阳光高效的营商环境体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法治宁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鼓励支持干部干事业、百姓创家业、能人办实业,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市场环境和广阔发展空间,让安商亲商在宁河大地蔚然成风,彰显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宁河效能”。

——全力构建和谐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围绕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巩固扩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每年实施好20项民心工程,五年办成50件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实事,推动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事业更加均等化、人性化,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更加牢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平安宁河”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稳定保障更加有力,让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宁河温度”。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升级,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践行“制造业立市”要求,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双向赋能”,推动全产业链持续优化升级。

增强协同动力。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打造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完善京津合作示范区基础设施,推进中央公园、城市展馆、办公基地全部竣工。民航大学完成一期、启动二期工程,海清公路竣工通车,推动津宁市域郊铁路、京环线改建等工程取得新进展,争取宁河保税仓落地。启动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北起步区1.13平方公里道路、管网、场站建设,高水平打造三产融合、产城融合“样板区”。

激发创新潜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2家,评价入库“雏鹰”“瞪羚”企业5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7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22亿元。用足用好人才引进、培养、奖励办法,推动“项目+技术+人才”打包落户,抓好国企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开选聘,吸引全国才俊来宁创业,用高素质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

做强产业实力。鼓励传统企业技改赋能,建成新天钢“智慧工厂”,助力奥特奇、红星股份等企业设备改造、技术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启动氢能产业园项目,加快中材节能、英利光伏、华北集团、金轮集团等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哈啰出行“超级工厂”满负荷运行,在建风光发电、汽车零部件项目接续投产,全面形成传统产业顶天立地、新兴产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提升消费活力。抢抓天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契机,加快保利汇锦商业广场建设,积极引入吾悦广场配套住餐、医疗、康养业态。实施廉庄稻香小镇、板桥甑乡小镇建设,启动“千户试点、万家民宿”行动,开发环七里海、沿蓟运河等“多日游”“四季游”线路,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管理,引入一批农文旅综合体项目,努力打造全市休闲旅游“首选地”。

(二)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

深入落实“两山”理念,坚持“留白、留绿、留璞”,系统推进全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让宁河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升级加力保护修复七里海湿地。深化实施“十大工程”,稳妥推进缓冲区地上物补偿,做好水系贯通、植被恢复、湿地修复等工作,有效提升生态功能。启动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建设大数据监控中心,逐步实现湿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全覆盖。全面完成生态移民安置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搬迁,为“京津绿肺”永续保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升级加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园区围城”“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果,深化大北散热器产业集群治理,实施铸造业企业提升改造行动,新天钢大宗物料“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建成“智慧水务”系统,扩建桥北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桥北再生水厂,推动农村黑臭水体全部销号。创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点,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投入使用,推动垃圾分类城乡全覆盖,用高质量“蓝天碧水净土”重塑美丽新宁河。

升级加力推动全域绿化美化。完成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三期工程,实施绿化种植、水系连通,联动推进城市美化、乡村绿化、全域靓化,让绿色成为宁河最美“底色”。

(三)坚定不移推动城乡建设,构建协调联动新格局

围绕融入“津滨双城”目标,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有力推进“三美四乡”建设,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均衡发展。

高水平推进城市开发。搭建“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推动市政、环卫、停车设施市场化运营。加快“一中片区”棚改,光明路还迁房交付使用,实施44万平方米合流制片区和108条背街里巷改造,完成南崔、靳庄等“城中村”道路提升任务。加快12.5公里蓟运河城区段左堤改造,推进桥北生态绿廊建设,铺设健身步道12公里,建成休闲广场1座、运动场地2块。固化“双周志愿服务”制度,集中力量攻坚“创文”“创卫”,创建三八河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示范街,打造文明整洁舒适的魅力城市。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建成,实施岳龙、丰台两镇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地下水压采水源转换二期工程,推动5G基站建设向农村地区延伸,创建6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全面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点上出彩、面上开花”的乡村新貌。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树立营商环境新标杆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促发展,增创发展新优势,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持续加强惠企服务。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大力清理隐性壁垒,推动“非禁即入”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普遍落实,年内新增有效市场主体1万个。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推出更多“信易+”应用。设立海河科技创新产业基金,扩大“两金增信”“三家分险”覆盖面,支持本土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持续推进纵深改革。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组建政府资金智慧管理中心,探索推进青少年宫、老年大学市场化运营,推动闲置土地厂房、办公用房等资源资产“腾笼换鸟”。全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广“综窗受理”模式,实施审批办事大厅智能化改造,启动现代产业区海关和行政审批分中心建设,推动第二批76项审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全面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津沽粮食、原种猪场混改,激发兴宁、宁投、津宁资本及园区平台公司潜力,让国有资本当好市场经济“顶梁柱”。

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全面打响招商引资“五年战役”,放眼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瞄准“链主”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天金招”、六商联盟作用,举办4次大型区外招商推介活动,全年引入实体项目100个以上,用招商引资的“活血”打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

(五)坚定不移践行人民至上,提升民生福祉新水平

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实施“幸福倍增计划”,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兜牢民生底线。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创业就业,年内新增就业60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高档缴费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扩建区福利院,新建3个老年人日照中心,为1747户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服务设备。加快烈士陵园提升改造和民政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建设,做好残疾人、贫困户、边缘户、留守群体救助,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户一人掉队。

优先发展教育。建成新光小学、碧桂园幼儿园,谋划现代产业区第一学校新建工程,创建一批“智慧校园”,探索推进区内学校与市级高校合作办学。巩固“双减”工作成果,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创建“健康宁河”。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精准细致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全民“免疫屏障”,慎终如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成中医院新建工程,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做好“阳光心田”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地方病、职业病、传染病防治。实施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做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做强文体事业。建成市民中心,启动“城市书吧”创建试点,开展湿地旅游节、农民丰收节、京津冀非遗展等系列活动,“文化惠民”演出84场。新建笼式足球场2个、多功能运动场8个、社区健身园和篮球场各5个,推进体育“三下乡”“进社区”,巩固“15分钟健身圈”创建成果。

(六)坚定不移抓好安全稳定,夯实社会和谐新基础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全面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总体控制与风险预警,严控增量、消化存量,稳妥处置化解政府性债务。树牢“真过紧日子”思想,严格实施“零基预算”,压减一切非必要开支,全力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牢牢守住“三保”和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落实“四铁”要求,持续抓好危化企业、建筑工地、公共消防、道路交通、仓储物流、城乡燃气、特种设备、湿地苇海及人员密集场所监管,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化“粮安工程”建设,以“零容忍”态度抓好食药品监管,高质量完成“双安双创”任务。

全面加强社会稳定管控。坚持“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完成“信访工作示范街镇”创建任务。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基层治理“网格化”建设,严打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提升“平安宁河”创建水平。高标准启动“八五”普法,加快智慧矫正中心建设,依托“三级平台”,为全区群众提供均等普惠的法律服务。

(七)坚定不移加强能力提升,彰显政府建设新作为

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绝对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推进现代化新宁河建设。

我们将把对党忠诚作为终生“必修课”。持续用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根植于心、付诸于行。持续用力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增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政治定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争当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我们将把依法履职作为工作“首原则”。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将法治思维融入政府工作各领域、全环节,努力打造法治建设先行区;严格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落实全域科普任务,广泛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围绕形成监督合力,落实重大决策向人大报告制度,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纪检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有机贯通、协同发力,高标准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围绕重点领域监管,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大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们将把务实担当作为施政“主旋律”。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彻底打开脑袋上的“津门”,根除“内卷”“躺平”等错误思想,锲而不舍锤炼“事功”,锻造开拓创新的铁肩膀。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坚持“一线工作法”,努力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以实干论业绩、以实效定奖惩。大力弘扬服务精神,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常态化“向群众汇报”,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将把廉洁从政作为自身“座右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查纠“四风”顽疾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高标准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巡视审计发现问题,持续用力铲圈子、拆码头、肃流毒,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用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愿担当肯干事者有机会,让敢担当会干事者有舞台,让能担当善成事者有掌声,彰显政府工作清、正、勤的“三原色”。

各位代表,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河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